张超超说,同时,还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山东省工业占了全省经济总量的44.3%,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工业理所当然是主战场。当前,山东省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由于长期以来,山东省被定位为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工业生产以原材料初加工为主,处于产业分工的较低层次。如纺织企业多集中在纺纱环节,煤化工主要集中在化肥等低端环节,产品附加值不高、资源能源消耗较大。在资源约束、能源供给和环境容量日益趋紧的大背景下,传统产业比重过大、工业结构偏重、产业链条偏短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山东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因此,必须从解决这些问题着手,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张超超认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关键要摆脱固有的路径依赖,要有全球视野、战略眼光、全局意识,瞄准更高的目标,明确更高的定位,树立更大的抱负,担当更大的作为。要瞄准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产业发展方向,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大力提升我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要推动各个产业向价值链前后两端延伸,鼓励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和行业,重视研发、设计、专利、品牌、标准,不断增强企业、行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要把工业发展放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局中考虑,把工业发展和扩大就业更好地结合起来,在推动大企业做强的同时,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人才密集性产业;要把工业发展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中考虑,坚决控制”两高一资“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此外,实现经济转型发展还要坚持创新驱动。张超超认为,创新能力不够强,掌握的核心技术不够多,拥有的高层次人才和研发团队少,有强大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少,是制约山东省产业层次提升的关键,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点,就在于整合发挥好人才、资源和机制的作用,形成推动自主创新的合力。要把人才培养和引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培养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造就一支强大的企业家队伍。要着眼于小试、中试、产业化、工程化等创新的全过程,对现有创新平台进行分类聚集、整合归并,加快构建定位清晰、任务明确、上中下游紧密衔接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网络。要强化成果转化应用机制,特别是要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把技术交易、成果评估与信息发布、人才技术服务、法律服务、资本运作等功能融于一体,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畅通的渠道。
张超超谈到,各部门还要努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通过不同所有制市场主体之间的平等竞争,激发经济转型发展的活力。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要以提高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原则,切实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扫清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要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深度融合;要推动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并购、控股、参股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形式进行扩张,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共赢发展。
国企改革: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今年6月底,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意见》,被称为”国企改革26条“,在省内省外都有较大反响。张超超表示,山东国资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二一“。”三“就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持三个原则:即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二“就是,协调推进两个层面改革:即围绕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围绕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就是,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更加符合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规则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