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以市场化手段优化配置科技资源
在谈到如何推进山东省科技创新的进程时,张超超表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键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对此,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先,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手段。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就要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调动企业科技投入和创新的积极性。当然,强调市场的重要地位,并不意味着政府就”无所作为“。相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需要我们政府”有所为“,而且要有”新作为“,包括搞好科学规划、完善政策引导、创造良好环境等。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直接参与市场竞争,能够敏锐把握市场对创新的需求,是无可置疑的”技术创新主体“。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诸多重大科技创新不再是单一主体的活动,而必须由多个创新主体参与进来、协同起来,这已经成为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既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又要构建起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
同时,要处理好研发与转化的关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它只有与经济结合起来才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目前,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企业做得相对好一些,而高校、科研机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政府,要发挥好”有形之手“的作用,千方百计打通科技和经济转化的通道,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成果充分显现,彻底解决科技投入与成果产出不相称的矛盾。还处理好建设与使用的关系。山东省拥有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导致现有科技资源没有被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来。下一步,山东省要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以市场化手段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针对产业链上、中、下游不同环节存在的技术瓶颈,利用不同市场主体、各类科技资源,共同搞好技术研发。
张超超表示,山东省在面对科技创新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时,应当对科技计划和财政科技资金管理改革。针对科技资源利用“碎片化”和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益低等突出问题,对现有科技计划进行优化整合,对财政科技资金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符合科技发展规律、阳光透明的科技计划体系,避免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针对山东省高端科技创新人才不足的实际,大力实施科技人才推进计划、高端科技人才培养工程,推进科技人才计划体系和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支持机制,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动力。山东省还将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减少评奖数量,提高成果质量,激活科技奖励的激励与导向作用,促进科技成果的资本化、产业化,改变过去“为评奖而评奖”、“为评职称而评奖”、获奖后成果“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的状况。此外,还要通过加强科技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以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业技术领域孵化器建设等措施,不断改善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带动科技服务机构做大做强,进一步健全我省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安全生产:坚持做到“四个真” 安全生产要“党政同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防控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作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张超超认为,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山东省将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责任体系。要落实党委政府的领导责任,各级党委要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生产纳入党委工作的全局和议事日程。各级政府要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并抓好组织实施,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承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按照职责分工和“一岗双责”的要求,承担分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责任。同时,落实行业管理部门直接管理责任和安监部门综合监管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行业管理部门是该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主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