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秋去冬来十月天,慵慵暖日照乡间。沿着气势如虹的兴隆大桥南行,视野突然开阔,举目望去,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错落有致;一个个新型社区鳞次栉比、美轮美奂……这不是现代化城市的华丽描绘,而是兴隆庄镇“美丽乡村”建设的真实缩影。
自8月份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该镇依托良好的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生态兴镇”发展战略,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改善和提升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为目标,超前谋划、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努力构建产业生态、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和幸福家园。
措施到位、保障有力,建设成效花红果硕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兴隆庄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干部群众的紧密配合下,上下联动、戮力齐心、大干快上,形成了一些特色做法并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深挖特色优势资源。彰显个性与特色,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该镇遵循“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联线成片、统筹发展”原则,以中心村、精品村、特色村、风情小镇创建为载体,把全镇17个村庄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并充分结合镇情村况,深挖细掘、精心构思,明确了创建东部、西部和镇驻地三个示范片区的建设任务,形成了具有兴隆特色的美丽乡村创建体系,最大限度发挥了当地资源、环境的个性化潜能,擦亮了该镇作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精神文明示范乡镇、山东省旅游强乡镇的三张“生态名片”。目前,“一大三小”四条观光路线已全面开工,计划整修道路2500米,拓宽道路300米,硬化生产路3500米,配合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工程,美丽乡村沿途观光“风景线”已具雏形。
强化多重要素保障。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有序推进,该镇从加强领导、细化方案、落实经费、严格督导四个方面着力,提供全方位要素保障。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生态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督促检查五个工作组,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架构、责任分工。研究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确立了分类施治,升级进位的推进办法;明确了利用3年时间,创成美丽乡村9个,生态文明村2个,环境整洁村6个的建设任务,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框架基本形成。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筹”的资金筹措机制,多方筹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并加强监管,确保资金流向一个“漏斗”,集中注入、形成合力。严格执行“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落实包保责任,强化督导力度,对参与美丽乡村创建的村庄,进行一周一督查、十天一调度、一月一考核,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美丽乡村建设任务。
重点领域重点抓管。村庄入口及村内坑塘一直是“脏、乱、差”问题较为突出的区域,也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彻底清除卫生死角,该镇对重点领域实施了狠抓重管。自8月下旬开始,利用1个多月的时间,集中开展了村庄入口及村内坑塘环境专项突击整治工作。通过彻底整治,实现了村庄入口道路与主路衔接路面无坑洼、破损,周边环境整洁,无积存垃圾;有水坑塘内垃圾杂物、漂浮物、有害水生植物得到全面清理,并种植了有利于改善水环境的水生植物;无水坑塘在进行全面净化的基础上,在坑内及周边栽植了成排苗木,废弃坑塘摇身一变成景点。据统计,活动中共清理“三堆”850处,清运各类垃圾60立方,整治坑塘6个,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村容整洁。
完善环卫长效机制。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作。为确保村庄环境整治长管长新,切实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该镇把环境整治列入重点民生工程,探索建立了符合镇村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在全镇40个村建立了环境卫生日常保洁队伍,村级保洁员达到85人,配置垃圾桶400余个,垃圾收集车达80辆。在镇驻地,建设垃圾压缩中转站1处,配置保洁员30人,垃圾车33辆,“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运行模式不断成熟,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在资金筹措方面,采取“区财政拨付一部分,镇配套一部分,村自筹一部分”的方式,实现“多渠引水”。实行环卫市场化运行模式,将镇驻地的环卫保洁和垃圾压缩中转站的日常管理、运行承包给具有资质的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农村环卫管理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