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对查体工作整体协调、统筹安排。将查体工作作为提升医疗、健康保健的重要前提关口,有效整合全院科室及人员力量,从政策宣传、查体时间安排、查体过程管理到结果反馈、满意度调查等整个查体流程安排专门科室、人员负责,每天都安排值班院长统筹协调。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查体窗口,在查体和医疗高峰时,B超、心电图、抽血处均设置两个服务窗口,安排导医人员进行合理分流,确保了查体人员和门诊病人均能得到快捷优质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实行电话通知预约式查体,确保查体的效率和质量。全民查体群众数量多,查体工作人员少。针对此种情况,医院将应查体人员全部登记建册,根据查体工作时间进度,对照应查体人员名单,实行电话通知预约式查体服务,每天查体人数固定在150人以下,查体时间限制在上午11点前,即提高了查体效率,又保证了查体质量。
三是提供特色优质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每天都安排工作人员全程引导群众进行健康查体,根据查体人员拥挤情况,由引导人员分组引导群众选择查体项目,有效避免了有的查体项目前人多,有的却很少的现象;在查体等待过程中,引导人员积极为查体人员讲解公共卫生、医疗报销、查体注意事项等内容,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及时解答查体人员咨询的各种问题;同时,免费为群众提供开水,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派专人用轮椅推其完成全程查体,医院还为群众准备了打气筒、针线包、雨伞等物品。查体工作人员全程 “亲情服务”、“微笑服务”,用实际行动感动着查体的每个人,大大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四是注重结果反馈及后续跟踪管理,加强健康指导。固定一名全科医生对查体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汇总、打印,确保群众第二天就能领取查体结果。对查体结果异常的,第一时间通知单位和病人家属,并做好患者隐私保护工作。结合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将查体结果及时录入居民健康档案,对存在慢性病指证的查体结果直接建立慢性病档案,并列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慢性病管理项目中,一年至少四次到家入户进行“面对面”健康指导或定时电话回访,指导病情控制和恢复。 (兰玉杰 王海芳 张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