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黍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农民增收方式,在全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不但调“活”了农民的种植观念和思路,而且调“美”了鸡黍农民的幸福生活。
调整与农民自愿相结合。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该镇始终坚持“强化指导不强制,放开搞活不撒手”的原则,既注重发展效果,又注重调整与农民自愿相结合,让群众在调整中见效益,在效益中求发展。近年来,该镇积极引导群众自愿以产业、产品为纽带,以资金、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为投入资本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生产服务、加工增值、市场开拓等多形式、多层次合作。目前,全镇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3个,发展社员6000余人,带动农户1800余户,达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的目标。
调整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目前,该镇农业种植模式呈现了多样化,由单纯量的调整上升到品种和质量的调整,实现了种植业的“两扩两压”——压缩普通粮食、扩大优质专用粮;压缩普通经济作物,扩大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目前,该镇围绕市场建基地,依托市场带龙头,扩大东李村山药、郭庄村核桃、焦杭村火龙果、王黄村大棚油豆、刘楼村辣椒、张庄村大棚菠菜芹菜等有市场前景的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种植。
调整与科技进步相结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定期举办农民技能培训班,聘请市、金乡县有关专家老师到种植一线开展引进新品种、指导种植和技术培训等服务,并组织村企负责人、经纪人、种养大户到外地参观学习,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结构调整中的含金量,让科技为调整引路,使科技落户农家。
调整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依托现有的企业、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村企联建、“支部+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发展模式,高标准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目前李杭楼秋桃种植面积发展到300亩;华光有机大蒜基地完成升级改造,创建鸡黍辣椒种植园500亩;金源乌鳢养殖技术推广合作社创建了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发展乌鳢育苗,乌鳢与鲢鱼、鳙鱼、鲫鱼混合喂养120亩;完成宗营、大李庄200亩苗木花卉基地建设,红花斑山药种植基地增加到3000亩。(王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