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藏的潜力
使国内知名企业家的信心足起来
“山东历来重商、亲商、尊商,早在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仲就提出“以商兴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山东经济加快崛起,经济总量居全国三甲之列,但山东的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杨占辉分析认为,山东未来被一直看好,原因有三:一是山东发展有厚实的底子,二来山东发展正面临重大的机遇,三是山东发展蕴含的无限商机。这些,无疑会坚定投资者投资信心,成为“扎投山东现象”呈现的重要内在动因。
“实际上,站在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和山东正处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关键时期的大背景大格局分析判断,山东的一些优势已十分明显地凸显出来。”杨占辉说。
从有利机遇上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全省“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已经形成;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多个市被列为海上战略支点城市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沿线重点地区;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青岛西海岸新区获得国务院批复,将建设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国家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山东作为中日韩自贸区战略合作的主阵地,正加快推进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这些方面,被杨占辉作为潜在优势一一列举出来。
在杨占辉看来,国内众多知名民营企业家长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搏击,都极其具有战略眼光,投资的前瞻性、投资的风险意识、投资的赚钱诉求都相当的强。但山东的几个重要投资领域,的确,能够深深打动和吸引着他们。杨占辉举例分析,山东城镇化率目前为53.75%,规划到2020年全省镇化率达到62%左右,70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将在城镇落户,1000万左右城中村居民实现市民化,将拉动大量新的投资需求;山东是工业大省,门类齐全,总量较大,改造提升任务较重,这其中都存在很多商机、大有可为。
“发展混合物所有制经济是山东巨大的投资潜力点。”杨占辉告诉记者,山东国有企业和实体经济基础雄厚,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已超过3万亿元,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超过6000亿元,许多行业和企业适合民营资本进入。具有战略眼光的民营企业家,岂能视山东目前这些而不见、在投资分享诱人“蛋糕”面前而犹豫?
优良的环境
让国内知名企业家的投资资本掷出来
“经济增长新常态对拉动经济的投资总量、投资结构、投资效益等提出新要求,现在民间资本、大型民营企业的资金、资本很多很充裕,关键是怎么让他们能投资。”作为多年来一直从事政策研究的杨占辉这样认为,民营经济一定意义上就是环境经济,而现实条件下民营发展所需要的环境,已经在内涵上、范围上、标准上、需求上较以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必须因时因势营造与之发展相配套的“高适应度”环境,这样人家才会掏钱来投资,甚至不惜倾其家底。
记者了解到,从2010年开始,山东省密集制定出台了十几个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各市和省直有关部门也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主要集中涉及到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促进民间融资规范发展等方面。但在杨占辉看来,这些都是“过去式”,已远远不够。为此,全省在继续实施过去行之有效政策的基础上,以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为目标,着力频频全方位打造投资环境新亮点。
全省结合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大力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为民营经济主体培育,尽可能创造好条件。杨占辉认为,今年3月制定出台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7号文件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加强市场监管的实施意见》、7月制定出台的《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很有山东特点,是近年来注册制度改革、优化民营经济环境的重大突破,也是能够让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家掷投资于山东的“重量级砝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