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还原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
齐鲁网济南12月14日讯 石油,被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血液,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山东,作为我国石油资源大省,已探明的储量位居全国前列。伴随这些流动的黑金被人们不断的开采利用,近年来石油开采和石化行业油的安全事故也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
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一声巨响,位于山东黄岛的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引起世人的关注。一场突如其来的油管爆炸事故,瞬间夺走了62条生命,并致使136人受伤。
经过事故调查组的调查,2013年11月22日凌晨2时,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通过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发现,东黄输油管道黄岛油库出站压力从4.56兆帕将至4.52兆帕,两次电话确认黄岛油库无操作因素后判断管道泄漏,2时25分东黄输油管道紧急停泵停输, 3时40分左右,青岛站人员到达泄漏事故现场,确认管道泄漏位置,距黄岛油库出站口约1.5公里,位于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叉口处,青岛站随机组织人员清理路面泄漏原油, 7时左右,潍坊输油处组织人员对泄漏现场进行抢修。
经过调查,由于埋设在地下的原油管道与市政管网的排水暗渠交叉,而排水暗渠又与大海相通,每逢海水涨潮,原油管道便会受到海水的浸泡腐蚀,最终导致原油管道出现了穿孔泄漏。原油泄漏后,现场处置人员没有对泄露区域实施有效警戒和围挡,在抢修现场未进行可燃气体检测的情况下,盲目动用了非防爆设备进行作业,最终导致瞬间引发了大爆炸。
62,青岛爆炸事件的最终死亡人数,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可能有人再也体会不到爸爸的关怀了,有人再也感受不到妈妈的温暖了。有的家庭再也听不到孩子的欢声笑语了。而这起惨烈的原油爆炸事故留给人们的只有无尽的哀思和发人省醒的思考。
位于山东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带的胜利油田,不仅是我国的第二大油田,也是行业安全生产管控的重中之重。而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基层员工,他们往往是能够最先发现隐患的人,同时他们又是最有机会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的关键人物,他们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
“报告312276井发生套管损坏,发生井喷,喷出物为油水混合物,喷射距离大约二十米,无火灾人员伤亡。组长:井因套管损坏造成井喷,准备实施抢喷作业,强喷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程序执行标准化作业......”
这是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23队310134班组进行的一场例行井控演练。井控,是指井涌控制或者压力控制,井控演练则是为了一旦发生油井泄漏,防止演变成井喷事故的一种应急处理演练。虽然从采油23队成立至今,从未发生过井涌威胁,但像类似的井控演练他们却始终坚持定期进行。
胜利采油厂采油四矿310134班族组长赵峰告诉记者,自己要求我们这个班组,每个月我们都要练,这一遍如果练的不好,这个月可能还要练。赵班长告诉记者,其实做为采油井,井喷并不是瞬间发生的,在井喷出现之前首先会有井涌现象出现,在这时如果发现及时,处理得当,并不会出现任何危险。可是一旦错过最佳补救时间,井涌变成井喷,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于石油行业来说,安全威胁最大的就是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罗家寨就发生过一起特大井喷事故,共造成了243人遇难,震惊国内外。
赵峰解释说,开县这起事故造成人畜的伤亡,主要就是因为硫化氢的泄露,硫化氢以后扩散,随着面积的扩散,造成巨大的这个人身伤害。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剧毒的酸性气体,低浓度时有一种臭鸡蛋气味,高浓度时因为嗅觉神经被麻痹,反而会显示无味。由于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可能把地下的硫化氢气体迅速带到地面之上,导致大面积的扩散,具有急性剧毒的硫化氢气体,高浓度硫化氢的短时间内就可致人死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