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斯·亚基诺:2015年世界格局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比如世界经济能否保持复苏势头,极端主义势力在中东的活动可能加剧等。
中国角色
王逸舟:当前,新兴市场国家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全球性会议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出的倡议越来越多。西方大国则显得比较乏力。全球话语权出现了明显的再平衡过程。近几年,尤其是今年,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分量在增加,如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丝路基金、提出“一带一路”合作构想等。这些新倡议反映出新兴市场国家不仅希望在经济总量上有一个再平衡,也希望在话语权和软实力方面发挥自己的能量。
新兴经济体虽然也面临困难,却处在上升状态,这是世界力量格局转变最喜人的一个标志。虽然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势头很猛,但在国际公共产品提供、重大决议文本制定和国际规则掌控等方面经验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强身健体”,对自身进行改革完善。
弗拉基米尔·叶夫谢耶夫:中国今年在外交布局上的大手笔令人眼前一亮。不论是“点穴”外交还是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均展示了强劲的实力。中国通过举办亚信和APEC会议再次强化了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未来中国仍需在国际舞台积极亮相,这对世界向多极化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马凯硕:人类历史告诉我们,当一个新的大国在世界舞台上崛起时,它通常会带来一系列地缘政治的敌对和紧张形势。中国的崛起没有打破世界秩序,创造了地缘政治的奇迹。随着中国经济的体量越来越大,中国也面临新的挑战。
诺斯·亚基诺:作为世界其他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在国际社会正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今年不少新兴经济体复苏相对缓慢,尤其是以原材料出口为主的拉美国家。由于出口制成品较多,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表现良好。相对来说,政府财政政策相对稳定的国家,其经济增长更加明显,而不少新兴经济体依然需要解决不平等问题等。
贾尔斯·梅尔特:金砖国家在2014年的一个积极进展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金砖国家政府间似乎有着比西方观察家所预料的更多的政治合作意愿。我们理解中国视自己为东亚地区和全球范围内和平的支持者,然而西方国家想更多了解中国的全球治理议程。
亚历山大·古谢夫:当今国际社会,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备受肯定。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有助于推动世界从单极向多极转变。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理念,特别是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展望未来,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特别是金砖国家的影响力将显著提升。在这种大调整的背景下,任何国家都应当适应新的国际格局。
危机透视
布热津斯基:普京将乌克兰问题视为一场试验,其战术是故意与乌克兰发生政治和金融方面的摩擦,长时间对乌克兰施加压力,以期让乌克兰维持独立的代价超过其所能承受的范围,瓦解其国家意志、阻碍其政府的正常运转。俄罗斯同时也正对北约“秀肌肉”,由此可见俄罗斯正用威胁战略试图分化欧洲—一些欧洲国家已经被局势所困,另外一些并不惧怕局势的发展。普京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是通过乌克兰危机分化欧洲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值得指出的是,俄罗斯还有意识地利用了外界对核威慑的担忧。
弗拉基米尔·叶夫谢耶夫: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正在减弱,但要说出现明显衰落还为时尚早。美国在北非和中东地区仍然具有较强影响力。美国尝试破坏苏联地区的稳定,还鼓动欧洲国家参与制裁俄罗斯,结果令它们也蒙受损失。由于俄与西方之间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并非不可调和,目前来看不会爆发新的“冷战”。尽管在克里米亚问题上俄与北约呈现尖锐对立,但双方只是象征性地“秀肌肉”。
马凯硕:美国正在面临新的挑战,也有新的弱点。美国的政治制度仍然因两极分化严重而几乎陷入瘫痪。几乎没有美国人能够理解,为什么他们的社会亟须进行结构性调整。总之,世界格局仍然复杂多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