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爆发的乌克兰危机毫无疑问是本年度最大的意外事件。乌克兰危机是一个原本可以避免的事件。西方在同俄罗斯处理关系时再一次显示了地缘政治智慧的匮乏。
贾尔斯·梅尔特:2014年世界力量格局最重要的变化是俄罗斯崛起成为一股独断而自信的军事力量,以及它毫不犹豫地使用它的力量来实现政治目的,例如合并克里米亚。
诺斯·亚基诺:2014年美国经济相对出色,但其在中东、乌克兰及东亚等一些地区问题上的处理,包括其财政赤字的加大,都显示了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开始下降。总体看来,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暂时还难以撼动。美国的“转向亚太”政策,被视为其同中国的亚太竞争,为此美国可能会加大其军事支出,从而进一步恶化其财政状况。
社会思潮
温宪:2014年,美国社会不平等加剧趋势并未缓解。奥巴马总统坦承,几十年来经济不平等日益加剧损害了“美国梦”,是美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所撰写的《21世纪资本论》对美国思想界造成巨大冲击,他认为美国的贫富差距要比欧洲各国大许多,这不仅危害经济发展,对民主制度的运行也有负面影响。美国最高法院以保障富人人权为由允许个人可无限制地对政治选举进行金钱捐助,这就有危害民主制度、陷入“金钱专制主义”的危险。
托马斯·皮凯蒂:每个社会赋予“不平等”不同的含义,也就是说不平等本身不一定是坏事,但它必须符合共同利益。比例合理的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完全有用,问题是出现了极端化,如极少数人占有整个国家的资源和财富,这就不合理了。
1929年经济危机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部分原因是严重不平等所致,因为不平等问题大大削弱了美国金融体系。原因很简单,不平等加剧导致美国老百姓购买力下降,富人的钱注入金融系统寻求高回报,银行等金融机构越来越缺乏监管。债务膨胀与监管的缺失使金融市场越来越不稳定。
将1977年至2007年美国30年的经济增长累加,我们发现10%的美国富人拿走了3/4的增长,这30年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的60%则进了最富有1%阶层的腰包。美国未来还会发生类似“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抗议活动,以表达对不平等加剧的不满。
郑永年:2014年亚洲地区出现的重要思潮变化表现为三大方面:一是出现了政治化和政治激进化的思潮。近年来,西方国家也出现了政治激进化,但大多社会运动的表现是有限度、有妥协的。亚洲则没有妥协传统,社会运动一般都坚持不懈。一些地方以民主名义的政治激进化,实际上是反民主的。二是宗教思想激进化,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持续多年的宗教思想激进化。三是对经济新自由主义模式的反思。
丁刚:2014年拉美的主色调仍是“粉色”。粉色指左翼思潮,有“向左转”之意。左翼执政的政策目标通常是追求公平、减少贫困、加强民主。今年拉美共举行8次大选,左翼或偏左翼政党赢了6场。但今年的“粉色”与往年有所不同,其最大变化是,最近10多年能够载着“粉色”快速前行的经济列车开始大幅减速,左翼思潮高峰期已过,其形成的基础正在变化之中。
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财政收入减少,民众消费乏力,劳动生产率低位徘徊,制造业萎缩。左翼政府以中下层为主要支持者。但要让刚刚脱贫的人不再落入贫穷泥沼,不能光靠分蛋糕,还得把蛋糕做大。做大蛋糕需要提升劳动力效率,需要将“输血机制”转换为“造血机制”,这是拉美国家能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所在。
安德烈·富尔索夫:在西方制裁下,俄罗斯人的生活负担越来越不轻松,但普京总统的支持率反而一路看涨,原因在于俄罗斯人心中根植的大国梦重新复苏。今年克里米亚入俄,让许多人仿佛找回了荣光。西方在乌克兰危机等问题上一味对俄罗斯施压,反而让俄民众认清了西方国家的企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