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虽是刚刚立春,但天气依然冷风料峭。近日,记者走进柘沟镇西马村感到阵阵暖心。坐车沿村东头的马庄河行走,看到河道修葺一新,河道内刚刚清淤了河床,村支书赵不寒介绍说:“这是为来年雨季储水做好了准备,打算来年在河道内进行莲藕种植实验,如果种植效果好的话,就大范围推广,增加村民收入。”
西马村紧挨着马庄河,属于镇驻地村,全村有395户1228口人,耕地面积1210亩,以种植玉米、小麦、花生等粮食作物为主,村民的收入除了种地外,全村有80%的村民常年在外务工。据赵不寒介绍,以前的西马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村内秸秆成跺成排,垃圾随处可见,村路都是泥巴路,坑洼不平。现在好了,村路都变成了水泥路,道路、房屋边上都种上了木槿、冬青等绿化植物,再也没有了柴草随意乱垛的现象,村里也有了专业的保洁公司,村内环境焕然一新。
村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赵不寒认为市检察院检察长林树果是最应该感谢的人。2014年3月,全市组织开展了“驻村联户”活动,市检察院驻村联户的村子集中在柘沟镇的西马村、东马村、魏南村等8个村,这些村的建设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林树果的帮扶联建村就是西马村。
他进村之后就立即在村里走了一圈,遇到村民就和村民介绍自己,和村民聊生活、聊收入、聊家常。他还到田间地头,与正在劳作的村民交谈。慢慢地,村民都认识了这个说话和老百姓一样的检察长,都和他亲近了许多。
正在大门前和几个老伙计打着扑克的65岁老汉王宝林告诉记者:“老林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就跟家里人一样,现在村子变得这么好,多亏了他啊!”提起林树果,这几个村民都赞不绝口。在村里光洁道路两边矗立的是刚刚安装的太阳能路灯,已安装30 盏,按照计划,全村将安装60盏,总投资达12万元。“到那时,俺们晚上出行就告别黑灯瞎火了。”王宝林笑着说。
马庄村村两委办公室就在河边,这是林树果来到村里办的大事,以前村两委办公室很简陋,各项基本设施都不齐全,全村28个党员开个会都坐不下。他刚来到村里,就想着要把村里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搞上去,有了稳定的战斗堡垒才能更好的为村民办实事。于是,在河边的一块荒地上,现代化的村级活动场所建了起来,电教设备、图书室、党员活动室、档案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备,村两委的党组织活动得到有效地开展。
到了晚上,在村两委大院东侧和南侧的文化广场上,村民自发地聚到一起,跳起了广场舞。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林树果给村里配上了音响设备,邀请了老师教村民跳广场舞,村民都感觉新鲜,纷纷学起来,现在已经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村民耿敏更是每晚都不落下,吃过晚饭,她就早早地加入到跳舞的人群中,随着音乐舞起来。“以前吃完晚饭就在家里看看电视,早早的就睡觉了,一点意思也没有。现在有了广场,跳跳舞,感觉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了,也锻炼身体了。”她脸上乐开了花。这个广场是林树果协调资金建成的,占地650平方米。广场上,篮球架、乒乓球桌等健身设施一应俱全,还有一块大型LED显示屏,晚上,村民还能看看电影。
西马村的路修了有6100余米,总投资达70多万元。其中最亮眼的是位于村西的连接西马村、曾家庄与西赵村的连村路,叫做曾赵路,在这条长1900米的路两边,林树果独出心裁的要把这条路的村内段做成文化一条街,在原有的住房墙壁的基础上进行美化,墙顶搭上仿古瓦片,在墙上做彩绘、精神文明宣传版画等。目前,墙壁已经整理完毕,一条富含文化气息的街道即将展现在村民的眼前。
记者走进村民赵风行家里,赵风行领着记者直奔水龙头处,他拧开龙头流出纯净的自来水。他指着水管兴奋地对记者说:“以前我们可喝不上这干净的自来水,是市检察院通过协调给我们安上了自来水。”原来,林树国来到村里通过与村民交流了解到,吃水难是村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有的村民直接到河里取水,卫生状况极差,加上西马村地下都是陶土,透水性极差,很多村民的家里根本打不出水。于是,他细致考察饮水设施、农田水利,与农业、水利专家座谈,制定出水资源整体治理模式,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地域性缺水问题。这个模式就是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基础上,多渠道留水、引水、治水,加强池塘、堤坝的蓄水功能,加大河流除险加固、重点治淤力度,勘探新水井、修复老水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