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细节成就文明城市。窥一斑而见全貌。了解一个城市的品质,只需要走走这座城市的街道,体验一下这座城市的车站窗口,你便会有一个大致的答案。无论是城市的交通情况,还是车站、机场窗口运行状况,都是城市文明一种最为直接的体现。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我市交警部门迅速响应,积极行动,既当交通秩序的执法者,又做文明城市的宣传员。延长执勤时间,上路包岗,扎实组织了专项整治行动,针对路面环境,开展了“三轮车、停车场、占道经营、重点区域及行人非机动车”等“五大专项整治”行动。针对校园周边交通环境,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交通设施进行整修、完善,有效营造了整洁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交通治理只是创建中专项治理的一个方面。为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我市的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工作导向,以群众诉求为整改方向,以群众追求为目标指向,从小处着眼,从细处入手,从实处推进,积极发动市民广泛参与,扎实开展了群众最满意和最不满意小区、街巷、建筑工地、广场公园评选活动,成效显着,社会反响热烈。
组织市民开展“身边文明”评选活动,将评选范围在中心城区的基础上扩展到8个区(开发区),利用3个月的时间接受群众投票,最大范围扩充信息渠道,充分倾听群众意愿。活动期间,收到群众反映有问题的小区400多个、街巷100多条、建筑工地60多处、广场公园50余个以及各类有价值信息1500余条。
潍坊市采取“网上回头看”的方式,将责任部门对群众反映问题的答复在潍坊文明网公布,并配以相应的图片说明,让社会及时了解活动动向和处理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社会反响良好。
坚持以人为本、问题导向,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回应百姓关切,让人民群众亲身感受到了文明城市创建的成果,公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在共创、共建、共享中不断提高。
志愿者服务打造城市名片
志愿服务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尺,也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为目标,我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人文关怀为主题,以创新志愿服务工作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以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活动为载体,普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着力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着力建立志愿服务社会化运作模式,使更多的志愿者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
如何形成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激发人们向善向上的美好愿望?结合潍坊实际,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普及、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的同时,着力探索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全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规范化运作,使“红马甲”、“红袖章”、“小红帽”等成为潍坊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又一生力军。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更多市民将志愿服务作为自觉意识、主动行为,我市规范了志愿者经常性、项目性招募制度和登记注册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并建立完善了《志愿者积分制管理办法》等志愿者服务记录机制和每年组织一次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评选表彰活动等激励保障机制。此外,在重点抓好社区“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基础上,着力搞好党员志愿服务队建设,进一步激发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目前,潍坊市至少有16万余名志愿者常年活跃在各条战线、各个角落,每年开展助力文明交通、社区志愿服务、国学公益诵读、就业创业指导和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超过百万人次,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和广泛支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