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是全市920万市民的一份荣耀!这块沉甸甸的奖牌,是对潍坊十年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充分肯定,是对孜孜不倦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潍坊人的极大褒奖。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是一场众志成城的城市大考,既是一个城市的品质、气度、精神的综合反映,又是全体人民凝聚共识、坚定信心、鼓舞士气的精神洗礼。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更要靠民。创建过程中,我市积极整合资源,凝聚起了持续不断的全民创建合力,全市920万人民共同奏响了一曲雄壮有力、气势恢宏的创建文明城市大合唱。
全民齐参与,共同描绘出了文明城市建设最美风景。全民创建,拨动着潍坊城市的精神脉搏,丰富着城市的文化内涵,是我市增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表现,是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精彩缩影与生动反映。
人民创建为人民
任何一个伟大事业的背后,必然有着一种无形力量的支撑。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质,就是要让广大群众来展现这座城市的魅力、活力与文明程度。而创建文明城的成功,取决于广大群众的表现;创城的广度与深度,取决于广大群众的参与程度。在这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总动员中,每个人都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精神文明创建是一项民生和幸福工程,精神文明创建通过实实在在的办法和抓手,努力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仅赢得了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支持,也赢了人心、民心。
“文明是一种自觉,动力来自于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市民纷纷为文明创建点赞。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围绕以人为本、创建为民的总要求,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建设“天蓝水碧空气新、山青林茂风光好”的生态家园,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有效推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的解决;着力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惠及群众;着力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梳理城市环境秩序,提升潍坊发展质量。这些提升城市品质、拓展城市内涵、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做法,都得到市民广泛支持和赞同,成为文明创建的坚定基础。
春风化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全民参与中行进,市民一方面时刻感受文明创建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参与的喜悦。
奎文区早春园小区的社区志愿者杜秀丽有着自己的体会:在文明城市创建以后,她们社区不但增加了志愿者维护交通秩序的内容,还实行了单侧停车,这样拥堵的情况就改善了很多……不少城区老居民更是感同身受,亲眼见证了一点一滴的变化。以前社区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但是在文明城市创建之后有不少的改变。比如说,以前小区里存在烟头纸屑乱扔、小广告乱贴乱画、车辆占道停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区的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但在文明城市创建之后,这些现象基本上没有了,不仅社区更加干净整洁、居民文明意识普遍提升,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了。
人心齐,泰山移。文明创建为了人民,取得的成绩归功于人民,人民群众始终是文明创建的主体。正是因为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充分调动,量大面广的社区、行业、单位和家庭的积极参与,才真正成就了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正是因为社会各界力量的充分调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才获得了不竭的力量源泉。
创建文明城市,还是对潍坊干部队伍作风的挑战和考验。我市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内容,坚持为民务实的要求,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从中受益。
在文明城市创建的号角吹响后,全市广大基层干部积极响应,在本职工作中精致细致:药监系统基层干部职工深入各个食品、餐饮企业,挨家挨户查证件、看卫生、核台账;交通系统基层干部职工走上街头,拉网式整治“黑出租、黑摩的、黑三轮”;教育系统基层干部职工深入各个学校,在大门口、教学楼、餐厅、宿舍楼、操场、宣传栏等醒目处张贴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海报、宣传画;市政系统基层干部职工走遍大街小巷,清理规范户外广告,劝导占道经营;旅游系统基层干部职工在旅游景区人流集中、出入必经的醒目位置设置“文明旅游”、“遵德守礼”提示牌,并向游客发放文明旅游宣传材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