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11月15日上午,我市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儒学研究传播高地座谈会,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总结两年来贯彻落实取得的成效,请高层次领导专家助画方略,努力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儒学研究传播高地上实现更大作为。现摘编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两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全面、扎实、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文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特别是弘扬、传播、阐释、研究儒学和孔子相结合,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对于建好东方圣城、文化示范基地、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山东、为全国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的弘扬做出了榜样。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儒学的复兴。从中国的发展历史来看,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民族的文化认同、民族的统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唯有儒学、唯有孔子能够在民族认同方面发挥任何其他的思想和其他的人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曾有三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第一次是北朝时期的“五胡乱华”,第二次就是元代,第三次就是清代。少数民族三次入主中原,“马上得天下”之后又能够坐稳统治地位,最主要的还是少数民族统治者打起了孔子和儒学的旗帜,得到了整个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认知。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丢掉了这个灵魂,这个民族就立不起来、国家就不会长久。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了解当代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首先实现儒学的复兴,实现国家和民族灵魂的复兴。
当前,我们面临着一个巨变的世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范围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完整的统一、真正的实现统一,最根本的还是抓思想问题、抓灵魂问题,还是文化上的统一。要振兴一个民族,必须首先要振兴文化。当前,实现中华民族完全的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真正的发展、复兴,关键还应该抓文化,把儒学的弘扬和振兴放在整个民族振兴的首位。正是从这样一个角度,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以后强调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高远的世界眼光,也是站在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发展史上的历史眼光。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实际上也是站在了历史最高的高度,面向全球来看孔子、弘扬儒学。
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首先要在文化上的软实力上大放光芒。文化要走向世界,文化的软实力主要还是在影响力;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还是要让儒学真正走向社会和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仁义礼智信”,孔子的思想的核心一方面是“仁”、另一方面是“理”,一个讲“爱”、一个讲“理”,一个讲气节,一个讲诚信。从历史、从现实、从未来来看,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大力的弘扬儒学,推进儒学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历史上,从孔子到孟子也是有“中国梦”的。孔子的中国梦有两点:一是大一统,实现民族的统一; 二是社会要有秩序、恢复周礼,恢复那样周礼的社会。因此,孔子的梦想是很高远的,所以孔子成为中国的至圣。孟子的梦想有三个方面:实行仁政,社会有理想,百姓过上“小康”,就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所以,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从儒家文化里我们可以挖掘出非常丰富的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资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