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信访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在同事眼里,孟昭硕不但是一个不辞辛苦的“工作狂”,更是一个乐于助人的“热心肠”。
“孟主任是个办实事的人,我给他打满分!”提起孟昭硕,山东省微山县傅村街道后邵集村村民老宋竖起了大拇指。
2018年5月的一天,天刚蒙蒙亮,老宋便从距济宁市100多公里的后邵集村出发,步行至微山县城后辗转乘车赶往市纪委监委,待到达信访室时,已经是上午10点多钟了。
“当时我热得满头大汗,心里直冒火。孟主任不光给我端茶倒水,还耐心听我反映问题,一条一条地给我解释,告诉我如果问题属实,村干部就违反了哪一条纪律……他的态度让人没法挑剔。”回想起孟昭硕对自己的热情接待,老宋连声称赞。
“孟主任一点架子都没有,认真听,认真记,把我的事当成他自己的事。”孟昭硕的亲切随和,给老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我的态度就像对家人一样,让我觉得心里暖融融的。”
“每次遇到困难群众来访,孟主任都会毫不犹豫地塞给他们一两百元钱救急。”崔玲说,“有一次,梁山县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骑着三轮车,走了100多里路来到市纪委监委反映问题。当时天寒地冻,孟主任看他穿得少,又听他说家里很困难,就从身上掏出200块钱递给他,让老人家去买件新棉袄。”
“少了这一两百块钱,我的生活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是对于困难群众来说,这可能是他们整整一个月的生活费。”孟昭硕说,只有学会换位思考,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更好地开展信访工作。
“让信访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
“天道酬勤,思者常新”是孟昭硕的座右铭。在他看来,面对千头万绪的信访举报工作,只有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确保群众举报的每一件问题线索都有回音、有结果。
今年3月,金乡县纪委推出了镇街纪(工)委“公开接访日”和发放监督联系卡制度,首次公开了全县13个镇街纪(工)委书记的联系方式。孟昭硕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做法背后的意义,很快调研出台实施方案,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这项举措落地后,基层信访举报事项的办理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金乡县农民赵汉卫说:“以前很多事都得跑到县里、市里信访,现在我们连村子都不用出了,一个电话打过去,镇里就把问题给解决了。”
军人出身的孟昭硕作风顽强、敢打硬仗,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后,更是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他的妻子马玉说:“有一次,朋友告诉我某人被市纪委调查了,我回家后随口提了一句,他立刻板起面孔说:‘这个不能谈,否则就是违反工作纪律。’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问过他任何有关工作的事。”
“父亲是我的榜样。无论大事小事,他都不将就、不糊弄、不推诿。”提起孟昭硕,女儿孟宪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孟宪说,虽然父亲不能时常陪伴在自己身边,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总能让她感受到父爱的深沉:“小时候,父亲工作很忙,每天都早出晚归。有一天,我说了一句想喝酸奶,第二天早上就在冰箱里看到了好几盒不同口味的酸奶。”
获评“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后,组织给孟昭硕发放了一万元奖金,他却把这些奖金全部作为党费上交了党组织,他说:“工作中的成就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奖金不能进我个人的腰包。”
今年6月30日,孟昭硕受邀走进山东省纪委监委机关进行宣讲。他在发言时说道:“我们要为群众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办好一件件实事,让信访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感受到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好作风。”
“老哥,老哥!”一天早上,孟昭硕在晨练时远远看到一位中年男子和自己亲切地打招呼,走近后才发现他是自己曾经接访过的一位信访群众。
“我挺喜欢‘老哥’这个叫法。”孟昭硕笑着说,“对我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代表了群众对我的认可。”(济宁市纪委监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