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事情正在起变化。看似很不经意的细节,其实透露出别有用意的风向。
过去这一周,事情真有点多,但至少这三件,正对国际局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件事
很戏剧性,就在RCEP要谈成的最后一刻,印度退出了。
退出的理由,多少也有点神叨叨,用莫迪的话是:
当我根据印度人民的利益来评估RCEP时,我没有得到一个积极的答案。因此,无论是圣雄甘地的护身符,还是我的良心,都不允许我加入RCEP。
谈了7年,最终临门一脚了,就这样的结果,也难怪马来西亚很生气,马哈蒂尔怒喷:既然这样,那“第一年就应该结束谈判”。
RCEP的重要性,我应该也不用再多说。投资更加开放,贸易更加自由,带来的,将是整个区域经济更具竞争力。
本来,这应该是16国的组合,即东盟十国,加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人口总计占世界的约一半,GDP占全球的近四分之一。
但15国一致同意,印度却突然退缩了。
问题出在哪里?
恐惧!恐惧竞争!恐惧损失!
因为,据说莫迪不敢签,是因为印度农民害怕,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乳制品将带来冲击;印度工厂主担心,来自中国等国的廉价工业品将“淹没”印度市场……
看到一篇文章,标题就是:这两天,全世界都在劝印度:别怕!
全世界确实都在劝啊!劝印度更要看到,竞争会带来冲击,但按照目前协定,冲击其实相当有限;更要看到,这种良性竞争,对自身经济的激活。
就如同中国,当年对加入WTO也有各种恐惧,入世也确实带来冲击,但如果中国也恐惧着不入世,谁能想象中国经济能有今天?
一个没有印度的RCEP即将签署,这将重塑亚洲的贸易格局。而且,如果印度不加入,那很可能,15国会开始RCEP2.0版谈判,提高因照顾印度而降低的低配标准。
这个世界,机会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留给印度的时间不多了。

第二件事
马克龙出手不凡,中法关系渐入佳境。
过去这几天,马克龙两次成为高光人物。一次是到中国访问,一次是断言北约脑死亡。
两者有关联吗?
我不知道,或许只是巧合,但时间点真的很有意思。
马克龙访华自然大获成功。中国领导人在上海和北京两次会见,中法签订了150亿美元的贸易大单,真是签单也签到手软。
更关键的是,这是在关键时刻,东西方两个大国的握手,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中国与法国代表的欧洲的握手。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就评述说,鉴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中国扮演着负责任大国的角色。与华盛顿不同,中国正对全球问题作出贡献。因此马克龙对北京发出称赞:“欧洲和中国有能力为更加合理的世界秩序作出贡献。”
就在这一周,中国进博会召开,一系列新开放措施出台,对法国和欧洲来说,现在正是拓展中国市场的黄金时刻。这从进博会上,马克龙“热情邀请”中国最高领导人品尝法国红酒和牛肉食品,法国企业家“争先恐后”表示看好中国市场,就可以看出。
这么庞大的市场,谁不要谁傻。抓住时机,果断出击,也显现了年轻政治家马克龙做事的果断和老辣。
访问回国后,《经济学人》封面文章发表,马克龙在专访中直言不讳:北约正在脑死亡,欧洲不能再指望美国了。
举世震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