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可能性,都有一定的道理。
当然,从目前看,第三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别忘了,日本和印度现在正打得火热。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印度和日本举行了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的“2+2”会议;日本还一直推动建立“美日印澳”联盟,这被认为是“东方北约”的雏形。矛头对准谁,也就不言而喻了。
显然,印度以其体量和潜力,以及与中国的复杂关系,一直是日本拉拢的结盟对象,也是日本试图平衡中国影响力的重要筹码。
事实上,在上个月RCEP谈判的最后关头,只有日本还在坚持,必须印度加入RCEP,否则可以不签;这种和稀泥的论调,引起东盟的强烈不满;最终,在多方博弈下,印度退出,15国签署协议。
但现在,日本又老调重弹了。

(三)
从目前看,12月很关键。
安倍有两件大事,一件是访问中国,出席中日韩峰会;一件是访问印度,与莫迪商量RCEP。
让一个副部长释放信息,安倍应该也是在下一盘大棋,既要放出些风声,为可能变脸做准备,但又要控制在一定范围,避免引起更大的反弹。
安倍也很清楚,如果最后时刻,日本真偷奸耍滑,可能带来的国际愤怒。
东盟不要说,肯定将日本骂得狗血喷头。对浪费了七年谈判时间,马来西亚本来就不满,现在经济不太好,正期望RCEP带动一把,如果最后还是毁在日本手里,你瞧马哈蒂尔会是什么脾气。
当然,对中国来说,也必须对可能的变化,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11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部署做好RCEP后续工作。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这次会议指出:
经过7年艰苦努力,RCEP15个成员国宣布结束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这标志着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是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有力支持和有益补充,将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制度体制的国家间建立互利共赢的自贸安排树立良好示范,也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促进产业升级和就业、应对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下一步,要推动各方尽快完成少量遗留问题磋商,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年内完成后续工作,同时推进相关改革。鼓励企业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进一步推动与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使中国经济在扩大开放中与各方实现共赢发展。
对RCEP达成,中国跟东盟一样,还是很重视很有期待的;而且,中国还在积极做好准备,包括要推进改革,“鼓励企业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

在这个节骨眼上,日本又出幺蛾子,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最后,不多说了,三点粗浅看法:
第一,日本在玩弄手段。日本人的小心思,前面也都分析了。既要RCEP的红利,还要印度入伙帮一把。但这就是国际博弈,很难一帆风顺,唯一确定的,就是存在不确定性吧。
第二,印度也在犹豫。还真别说,日本这一折腾,也变相给印度施加了压力。毕竟,就如同中国当年入世一样,有风险有挑战,但更有机遇。留给印度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第三,必须对日本搅局做好准备。如果日本真变脸不签,或为了印度提出其他各方无法接受的条件,意味着RCEP可能破局,一场更激烈的国际斗争正在展开。RCEP14国也未尝不可能,但更可能的,日本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