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疫情防控就要抓企业复工生产,抓企业复工生产就是促疫情防控。山东省委、省政府强调,要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督促企业迅速复工复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日常生活需要,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连日来,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山东16市开足马力复工复产。工人24小时不间断作业,企业转型生产防护服,相关部门开启审批“绿色通道”……这些复工背后的故事,抒写着山东速度,彰显了山东力量。
济南:1197家“四上企业”同日开工
↑在济南森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电工徐锋正在测试激光切割机的运动精度。
“我们2月6日就已经复工,10日生产部的员工已经基本全部到位,每天可以生产4台激光切割机,销往美国、德国等地。”2月11日,在济南高新区中欧制造业产业园,济南森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总监索海生告诉记者,企业生产部总共110人,因为大部分工作人员是济南本地人,受疫情影响较小,目前每天能有100余人参加复工生产。森峰是典型的科技型企业,产品全部是订单式的,目前还有240个订单,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
他介绍,为了做好复工后的疫情防控,企业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除了日常每天2次的消毒消杀和员工体温检测外,还要求员工自带餐具和午饭,分开就餐,避免产生交叉感染。
截至2月10日,济南市“四上企业”开工3198家,上岗人数29.6万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98家,开工率60.9%,上岗人数20.8万人,仅10日当天,就有1197家“四上企业”开工。
青岛:24个码头工人增援临港油脂加工企业恢复生产
↑青岛港码头工人正在装卸生产原料。
“幸亏有山东港口青岛港的火速增援,不仅缓解了我们的生产压力,更避免了经济损失。”2月10日,临港加工企业渤海油脂生产部王经理感慨地对记者说道。
原来,受疫情影响,青岛渤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部分职工不能按时复工,不仅面临生产加工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下游客户需求的困境,就连到港大豆船舶都无法及时接卸。
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公司了解到情况后,立马抽调24名装卸工人派到渤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分三班24小时不间断作业,用7天时间完成了7500余吨豆粕加工灌包作业,解决了青岛渤海农业发展有限公的燃眉之急,为其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早在2月1日,山东省港口集团就发出《山东港口致客户的告知书》,提出5条郑重承诺,帮助客户解决实际困难。
截至2月10日,青岛各类企业在保障防控安全前提下,迅速投入生产、开展业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复工复产2941户,复工率86.4%。
淄博:与时间赛跑!各方合力确保重点项目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