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周,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与塔利班谈判代表巴拉达举行会谈。塔利班发布消息称,在会谈中美塔双方就释放塔利班在押人员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严格执行美塔和平协议将有助于推动阿富汗内部谈判、持久和平以及未来建立一个符合协议要求的伊斯兰政府。蓬佩奥向塔利班方面保证,美国将按已宣布的时间表撤军。
如果现在就将美国与塔利班在2月29日签署的那份协议称之为“和平协议”,恐怕还为时尚早。这倒不是因为仅仅在协议签订4天后,美军就对塔利班武装发动了一轮空袭,或者是喀布尔断然拒绝协议中美方承诺释放塔利班分子的条款。毕竟,对于一个计划持续14个月的撤军行动来说,类似上述的“小波折”和“细枝末节”其实非常正常,也应该都在各方意料之中。可以作为参考的是苏军从阿富汗撤出的行动也持续了长达10个月,其间双方的军事冲突并未终止。
当然,对于美国和塔利班来说,双方都需要对己方在撤军特殊时刻所面临的军事压力保持一定的弹性:一方面不应过于示弱而给对方破坏协议以谋取更大利益的希望;另一方面,又必须控制反应强度不致激怒对方退出协议。

和平的最大变数来自美国国内。如果特朗普能顺利连任,相信这场持续了20年的“无聊”战争真的很有可能终结——我将在下文中论述这场战争为什么“无聊”;但如果特朗普没能连任,新总统对这份协议又是个怎样的态度就很难说了。我们不应忘记当2009年初奥巴马就任总统后,立刻将美军的部署和行动重心从伊拉克转移到了阿富汗,并大幅增加阿富汗驻军;又比如特朗普甚至在竞选阶段就直言伊核协议是一份“糟糕的协议”,并在就任后迅速抛弃了其前任最重要的外交战略遗产。
历史经验表明:大选年之后,一切皆有可能——尤其是当这个大选年还要经历一场人类近代史以来罕见的全球病毒危机时,特朗普本来大概率连任的前景也将因此陡增变数。
一个小小的新冠病毒最终影响数千千米外的人类战争进程,这种可能的确存在。但这场战争的本质显然没那么简单。
可以说的理由
如果我们想看清楚一场战争为什么会结束,以及将怎样结束,就必须先了解这场战争为什么会爆发,这在阿富汗表现的尤为明显。从逻辑链条来看,这甚至是另一个时长远超过20年的“蝴蝶效应”。
没有人怀疑小布什政府做出出兵阿富汗决定的那一刻有明显的复仇动机。但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复仇,那么战争从2001年10月爆发到11月喀布尔陷落就已经可以结束了;甚至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复仇,战争根本都没有必要,美军有的是手段来摧毁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有形资产,如通过空袭杀死比“9·11”死亡人数多得多的恐怖分子,炸毁他们的营地,或者斩首他们的首脑。

“反恐战争”是华盛顿出兵的另一个可公开的重要动机。美国政府和美国军队必须将恐怖分子连根拔起,从而绝对确保美国人不会再遭遇一次“9·11”——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复仇”的感性概念,在理论上更有说服力。然而美国人似乎有意忽视了一个基本常识:恐怖主义、恐怖组织及恐怖分子之所以“恐怖”,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更强大的物质力量,而在于他们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可以无视任何国际规则和文明底线,这决定了恐怖主义不太可能成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或国家的核心政策理念,塔利班在夺取喀布尔政权后如果想长期执政并生存下去,就必须逐渐去极端化,如果反其道行之,则很难维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