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公款出国(境)游,有关方面打出“组合拳”,先是,国家预防腐败局6月22日在其官方网站推出《禁止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工作调查问卷》,向全部网友调查我国因公出国(境)的现状,后是中央纪委的党纪处分。这无疑流露出,对“三公”花费的全方位整治业已启动。
提起公款出国(境)旅游,南斯拉夫的奶牛确定感到“很亲切”。时任北京市长的王岐山曾说过一个“经典”,中国人听说南斯拉夫的乳牛养得好,就经常去学习参观,成果当地的官员讲:中国人爱学习,连我们的奶牛都认识中国人了。而我们连“南斯拉夫奶牛”的“知情待遇”都没有享受到。公款出国游的裸露,基础是网友的“意外发明”,接着是媒体跟进,大众,知情后,充分地参与、表达与监督,将公款出国游推至“前台”。接下来,才是有关“组织处理”。真正由纪检等部门直接发明的为数不多。
新余“人力资源考核团”、温州“培训团”、张家港“8人贵宾团”……这些都是网友曝光的。“开除党籍”无疑有强盛的威慑力,让那些公款出游者蠢蠢欲动的心,增加几成惧意。是否有一个严重的“处分预期”,就能彻底遏制住公款出国游?这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为从几率上看,“被发明”只是少数、只是意外。更何况,能够动用公款出国旅游者,权高位重,找出一个堂而皇之的出国考核理由“小菜一碟”。纪委的认定并非易事,调查取证的成本也不会低。
赋予大众,有力有效的监督权,起码要让大众,享受到“奶牛”那样的知情待遇。这就涉及到公共财政预算公开问题,涉及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履行问题,涉及到激发群众举报和保护举报人权利的问题。仅靠网友意外发明是不够的,靠纪检部门单兵作战也不够。治理包含公款出国游在内的“三公”花费,财政预算的详实公开与透明是前提,政府信息的公开到位是要害,施展群众举报功效是核心。否则,“开除党籍”只是一个假设的震慑,威力如何很难讲。(王旭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