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为孩子取个好名字,重要还是寄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爱。而名字在孩子的实际生活中,除了扮演“符号”的角色,并没有太重要的意义。其实只要逼真懂得了许多家长为孩子取名字的见解,只能说许多家长是居心良苦,甚至大家因为太器重标新立异而脱离了底本取名字的初衷了。
其实,说穿了,名字只是一个符号和象征而已。名字是一个不著名物品的代号,有了名字才干正确的指出一个东西,否则,将分不清物品。有了名字我们才干更有气质的活下去。凡人必有姓与名,姓与名既是人进入社会重要信息也是人的社会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因此,从古至今,人们对自己姓与名都十分珍重和器重,我国的姓与名,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发展到了今天人们所惯用的“姓名”。但在我国古代,并不是一开端就应用姓名的,而是先有姓与氏,后著名、字、别名,古人的一生有很多名字,各有用处,意义不同。
据说上古时代,婴儿在出生三个月的时候由父亲给命名,这就是古人“名”的由来。其实在我国民间,部分地区至今仍保存着婴儿满月时才命名的习俗,不过是命名的权利不再由父亲一人担负,而是由婴儿的亲人共同担负。有趣的是,在古代,男孩子长到20岁的时候要举办“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人,这时就要取字。而女孩子在15岁时要举办“结发加筓”之礼以示可以嫁人了,这时也要取字。可见,古代的时候男女皆有字。
那么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什么接洽吗?一般认为,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意义上的接洽。一种情况是名和字意义雷同或相近。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尔雅释地》:“广平曰原。”)又如岳飞,字鹏举。而“鹏举”既是大鹏展翅高飞的意思。另一种情况是名和字的意思正相反。例如曾点,字皙。(《说文》:“点,小黑也。”而“皙,人色白也。”)当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许多词语的语义产生了变更,对于古人名和字的语义接洽就很难看出来。不过只要你是个有心人,仍有许多先贤的名和字可以品出味道来。
当然,从古到今,名与字除了表称呼外,还能浮现亲属关系。你看,“姓”字,为左右结构,左从“女”右为“生”,从“女”而生,在母系社会里,子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母姓为后代惟一能断定的尊亲,正如《白虎通?三纲六纪》所云:“古元时,未有三刚六纪,国民但知有母,不知有父”。“姓”是一个聚集名词,是家族的标识,或表现与某个大家族的某一血缘关系更为亲近的部分。氏只是在汉朝以前才独立存在,它是“姓”的分支,“姓”是氏族的族号,氏族的成员都是以这个族号作为自己的姓。
“名”是指个人的符号,带有个人的烙印。在我国传统习俗中,“名”是在婴儿出生百日之后由父亲取定的,据《礼记?内则》记录,到了这一天,由母亲和保姆抱着婴儿来到厅堂见他的父亲,父亲慎重地握住孩子的手,给他取名。名取定以后,母亲和保姆把孩子抱回内室,然后把孩子的名字通告亲戚,父亲则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朋友,并报告处所长官,入籍登记。因此命名仪式非常隆重,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件大事,这种习俗现在虽然没有了,但给孩子过“百岁”的风气依然长盛不衰。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孩子的名字都很在意,因此使得各位家长冥思苦想地为自己的孩子取个好名字,这也越来越成为许多家长困惑的问题,但是我感到不管怎样,名字就是一种代号,国民当然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自由为自己的孩子的取名,但是不管取怎样标新立异的名字,都得把握好度的问题,那就是不仅寄予了你对孩子的期望,同时也不给自己和孩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管怎样好听的名字,孩子还是你的孩子,名字也仅仅只是代表你孩子的一个身份和符号而已,除了表现个体和他人的差别,其他的再无多少基本的差别。所以,每个家长,当你在为自己的孩子取标新立异的名字前,还是请你三思而后行。
2010.06.18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