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参加这个节目标主人是吕先生,还一不警惕就和我成了家门。他自然姓吕了,而他的妻子姓张,他却为自己不满周岁的女儿取了一个诗意浪漫的名字:北雁云依。理由就是吕先生非常爱好古典文学,还把这个名字的起源引经据典地诠释了一番。北的起源有二,一是他们夫妻二人都是北方人,二是因为有诗为证,“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吕先生当然盼望自己的女儿也美丽可人;雁的来历是因为古诗词中通常用雁作为意象,表达一种刻骨铭心的相思;云就更美了,是出自李白的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即使没有李白的诗,蓝天白云也足够人们想象的了;依,一般都是形容美丽可爱的女子,娇小伊人,那种婉约和典雅自然让人陶醉。
虽然,吕先生为自己的女儿取这么一个精美浪漫的名字,费了不少心思,可是到登记户口时候却更加麻烦,户籍管理人员不让上报和登记,理由是子女必须随父亲或者随母亲姓,不能姓第三姓。吕先生一想,自己也没招惹什么人,自己该有权利为自己的孩子能够登记上这么一个名字争取权利。于是,上告到法院,最终法院也是以暂时结束办理为由,终止了这场官司。于是,到吕先生上电视为止,自己的女儿还是没有报上户口。
电视里也自然邀请了各种不同的人来参加节目,诉说各种各样的观点,最终结论就是:不管取什么样的名字,必定得在国民容许的范畴内履行权利,而且取的名字必定不得给自己的孩子未来的生活带来麻烦。
电视里也有正反两方的代表现身说法,很具有启发意义。也有人表明自己是因为父母取的名字是冷僻字而在电脑里打不出来,因而惹了不少麻烦,连买房登记也要开一大堆证明,给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和困扰。当然也有好的方面,就是因为名字奇特,和人来往过程中多了谈话的话题,也给别人轻易地记住自己发明了条件。
据报道:《京华时报》3月21日登出一则消息《北京2000名考生名字冷僻导致电脑无法辨认》,称北京教导测验院中招办颁布消息表现,在刚刚结束的2009年中考报名中,全市有2000名左右的考生因为名字中存在冷僻字,只好用拼音代替。这一事件传播到网络上后被网友戏称为“雷名门”。
其实,呈现这种现象全因近年来的一个怪现状——给孩子起名用冷僻字成为时兴。不少家长给孩子起名时绞尽脑汁,力求与众不同,甚至用上冷僻字,还有在名字中加上字母和数字,却没考虑到孩子今后上户口、办身份证乃至中、高考报名时会遇到麻烦。采访中,许多家长表现,给孩子取个标新立异的名字,能让孩子显得与众不同。一对年轻父母给孩子取名“陈余落雁”。“听上去就像‘沉鱼落雁’,多棒!”
对于起这些“另类”姓名,公安机关却不大同意。派出所户籍管理窗口的民警说,名字中有冷僻字的市民在工作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比如领身份证会比别人慢,到银行、机场等也可能因电脑认不出这些冷僻字而费周折。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认为,“另类名字”的呈现反应了语言文字的变更和年轻人崇尚标新立异的特点。他认为,起名是个人自由,但国民行使这种权利也应有所控制,“既然是中国人,名字最好还是能体现中国的文化传统,不必刻意寻求别致和前卫,特别是不要用冷清字,以免自找麻烦”。
公安部门也再次提出神明:国民姓名只能改一次,16周岁以下小孩改名要监护人提出申请,出示小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相干证明即可;16周岁以上国民更改名字相对照较麻烦,必须供给正当理由和相应证据。如果真要改名,光是修正户口本、身份证上的名字还不行,房产证、银行卡、学生证等重要证件都利用新名字重新办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