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厂家不管用什么方法促销,一定要喝高品质的酒。不是说茅台、五粮液之类的,此类固然好酒,大众消费难于承受。喝酒就要喝知名品牌喝全国获奖的优秀产品,知名品牌大都来至于名优企业。本人认为茅台系列、五粮液系列、剑南春、泸州老窖、郎酒、杏花村、古井、西凤、董酒、洋河等中档价位的酒,这类酒产品的出厂是通过严格的质量检验,质量是有保证的。
二、不要喝店主、小姐的促销酒。店主和促销小姐都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谁的酒给他(她)带来的利润最大他们就推销谁的。笔者以前作过调查,在合肥大市场询问过一家白酒批发商,古井家酒(可能是小厂生产)一件6瓶装价格48元,批量价格还能优费,到了终端消费价格就令人吃惊了。在一家饭店里老板介绍这种酒,每瓶价格48元,批发给饭店为90元一件,月600元包销10件的底薪,推销一瓶店主和促销小姐各得10元,价格中低挡一般好推销,这类酒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销量很客观。通过细算得知,一件酒的销价是288元,扣除成本90元再扣除促销费20*6=120元,饭店当月消费该酒100件月600元底薪即每件6元,共计费用288-90-120-6=72元,酒经销商得销货款每件72元。饭店推销给顾客得(90-48)+60+6=108元,这种低劣的酒通过营销赚经销、商饭店和促销小姐分别得购买金额的1.5倍、2.25倍和1.25倍。而正规厂家同类价位的酒一件6瓶不赚30元,没有奖项没有促销酒的销量很上去啊!可见,暴利来源小厂勾兑的杂牌酒,饭店促销力度大是高额利润驱使的。所以,消费什么样品质的酒全靠消费者自己选择,消费一定理性不能盲从。
三、不喝设置奖项的酒。奖项设置的多少都会影响酒的质量,奖项设置越大对酒质的影响就会越大。同样为80元一瓶的白酒一个内设奖项30元一个不设酒质能会一样吗?设置奖项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江苏,其他地区也有。瓶瓶有奖多为5元、10元,20元、30元、赠一瓶(半斤装)、20多元的香烟一包也是常见现象,更厉害的是设置多日游、数码照相机、等离子电视机等大奖引诱消费者。有些单位请客专挑有大额奖项的酒来消费,劣质酒让别人喝了奖品让自己得了。素有白酒胜地的四川、贵州至今没有用这种不当竞争的方式赢得市场,完全是靠酒质赢得天下走向世界的。
四、广告效应的酒少喝。不错,好的东西要靠宣传才能进入千家万户,光靠宣传没有质量保证也是不起作用的,反而会增加产品的售价,增添消费者的负担。好的东西未必要做广告,当年的永久牌自行车、蜜蜂牌缝纫机、红灯牌收音机等产品没有广告同样烙在人们的记忆中。口子酒(原濉溪县酒厂的品牌)的广告遍地都是,秦池酒、孔府家宴当年巨价广告做到中央电视台又怎么样了呢?
五、兼并酒厂的酒少喝。一些酒厂因质量不合格纷纷关门倒闭,后被其他企业重组并购重新生产,但质量未必就有保证(设备都是以前的,只是工艺改了点)。谁都知道全国市级都有白酒厂啤酒厂,县级几乎十分之六七的县都有酒厂,现大都啤酒厂被雪花啤酒厂兼并了,走到大江南北到处是“雪花”飘飘。作为消费者在消费方面难有选择的余地,除非不喝。火锅店常做活动一般都是经销商提供的劣质低价酒,或者,就是快到保质期的啤酒。都知道青岛啤酒品质好,售价到饭店不到4元一瓶竟被卖到12元,消费者望而却步。过去小啤酒厂卖一块一瓶的啤酒,现在“冠名”雪花少者三五元多者七八元,面对啤酒消费者真乃无可奈何!为了保证被兼并企业的利益,兼并厂家的产品一般不准予进入被兼并企业的区域销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