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的于右任作品到底被谁私分了
向陕西省咸阳市政协捐赠120多件于右任书法作品后,捐赠人卓登却发明自己捐赠的文物下落不明。卓登称,自己捐赠的字画可能被咸阳市政协的官员私分。在向相干部门举报之后,捐赠人卓登却受到了“要挟”。(6月20日《三秦都市报》)
这一场捐赠的结局确实让人“目瞪口呆”。120多件于右任的书法作品、价值数千万元的文物,最后竟然下落不明,它们到底“流浪何方”?无论是对捐赠人还是对旁观的大众,,这个疑问必须彻底查清。
咸阳市政协的一些官员以“年代久远、经办人已经退休”等种种理由极力推辞义务,如果捐赠人卓登捐赠的这些文物没有被私分,那么咸阳市政协为何无法拿出这些文物呢?“年代久远”之类的说辞基本站不住脚———卓登是在1986年将于右任的这些书法作品捐赠给咸阳市政协的,区区24年的光景,如何算得上是“年代久远”?况且,《文物保护法》明白规定,受赠单位应当对捐赠人捐赠的文物妥当收藏、保管和展现。于右任先生的作品是贵重文物,咸阳市政协不可能认识不到这些文物的价值,如果没被私分,这些文物怎么下落不明?
价值数千万的文物下落不明,这不仅仅是对捐赠人卓登的损害,更是对民间慈善的损害。中国民间慈善发展缓慢,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捐赠人与受捐方缺乏信任,而如果咸阳市政协委员真的私分了文物,将更加决裂了捐赠人与受捐方不信任的鸿沟。补充这道鸿沟,恐怕比追回文物还要艰苦得多。
更让人悲愤的是,在这一事件中,捐赠人卓登多次向咸阳市和陕西省等部门反应此事,大多都没有回音。可以说,相干部门为何不作为,这其中有没有官官相护的潜规矩?大众,疑窦重生。
但愿舆论的介入能够加速这一事件的进展,卓登捐赠的于右任的这些文物作品是不是被瓜分了?私分文物的人受到了什么处分?等待本相早日浮出水面。
陈方(媒体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