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读诗的情况各自不同,各自读诗的基础也不一样,对诗歌的认识也难免有失偏颇。诗歌是有许多分类的,诗歌审美是多重多种的,因为作者基于修为和寻求有不同摸索不同发明。有位惯用诡变伎俩创作,爱好从西方诗歌汲取营养的朋友曾经在自己的一首诗作后留言,意思是说,这不算是朦胧诗了吧?可见作者创作诗歌无论用什么技法,都自我感到读得懂,除非那是在毫无意义的涂抹,没任何创作激动或情感。也可以说其本质的创作过程是以写实为主线的。而写实应当是好懂而不朦胧的。但考证技法的话,这位诗友的作品还是用了不少诡变技法或叫现代派技法。
全息思维创新有为,不仅适于诗歌创作的诗人,也适于积极地读者。能够做到尽可能全面的认识诗歌,懂得诗歌艺术美的丰富多样,便能更好的选择,或者开阔读诗的视野,分享尽可能多的诗美。
在这里,我还要阐明的是,我们现在的诗歌创作很难完整脱离诡变技法了。因为这一技法确实能够达到一种特别的艺术美,使得诗歌张力大增。这一技法甚至打破了散文小说的语言朴素性,使得许多语言的考证者认为是病句,但却无法否定这种病句的语言魅力。
市场经济时代我们的文化生活丰富变幻,但并不排挤诗歌观赏。基于全息思维创新有为的诗歌浏览认识,我们更加爱好诗歌,使得诗歌更好的体现时代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