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2条命》最出色
从最初的《北京娃娃》到《长达半天的欢乐》,以及《2条命:世界上狂野的少年们》《红孩子》,直到现在的《光年之美国梦》,梳理自己的上述小说作品,春树自评《2条命》写得最好,但卖得最差。她说:“这本书是我写得最累的一本,但是我心里面认为,真正爱好我的读者必定要看这本书,我其它的书可以不看,尤其是《北京娃娃》,你就当它胡说好了。如果你真的想懂得我,或者想懂得我哪本书写得最深,那就只有《2条命》了。这个故事从失望走向失望,隐隐有些盼望却要毁灭一切才干得来盼望和重生,小说以细碎的枝节领导故事的走向,流露着我和同代人困惑、失望的生存情感。它可以说是全盘体现我价值观的作品。”
在春树看来,在这个世界上,文学是她用以保护自己和表达需求的唯一兵器与道路,同时也是她的人生坐标。文学的作用就是提示大家,除了生存,人还有一些精力上的需要。她说:“作为作家,我的义务就是写出让自己无憾的作品。”对于有读者非议“80后”作家的创作只在自己“小宇宙”打转转,作品单薄苍白,缺乏社会担负的说法,春树感到委屈:“80后的作家还年轻,还有大把时间,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社会的担负都是逐步形成的。每个年代的作家都有不同的文风和关注点,你不能请求生活在目前大都市里的作者,都去写所谓厚重的、有历史感的作品,这不合理。80后的作家为读者供给了现阶段年轻人的生活范本,现阶段年轻人的成长故事,这难道还不够吗?”
想当“村上”春树去乡下
春树目前在加紧学习英语和德语。对韩寒、郭敬明等同代作家过着的优越生活,春树并不憧憬:“我不跟别人比较,这没意义。别人的生活不代表着我想过的生活。我只过我想过的生活。学英语和德语是因为想做一个国际化视角的人,这在当今中国尤其重要。我们国家开端崛起,国民的意识也应当上去,应当走出去,与别人对话。此外,能顺畅并正确浏览懂得英文小说也是学习英语的一条重要理由。”
生活中的春树随性、率直,就像《光年之美国梦》里的主人公们一样,她不肯脚踏实地地待在一个处所,时刻都要去幻想之地,无论达到那个处所是否如意,但过程却充满愉悦感。春树说,她想要过的生活,就是“艺术”化的生活,即旅行、写作、学习、听音乐,同时懂得这个社会和自身生存的环境,业余时间则用来宣传环境保护。对于现在居住的城市北京,春树并不满意,她说想做一回“村上”春树,逃离北京,逃到乡下去,逃到村庄里。哪里看着舒服,爱好哪里,就打起背包,走向哪里,住在哪里。住习惯了的处所,看习惯了的风景,没有必要再迷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