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春树创作的长篇小说《光年之美国梦》近日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昨天,春树在接收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她因写作活得很潇洒,也用写作转变了别人对她的见解。小说《光年之美国梦》由三个中篇和一部短篇组成。四部小说虽然故事不同,但它们讲的都是距离,从A到B的距离,更是从现实到幻想的距离,所有的故事都有着同样的主题,即“生活在别处”。
借作品抒心坎
长篇小说《光年之美国梦》由上卷《曼谷惊魂》、中卷《翠青》《光年》和下卷《美国梦》组成。《曼谷惊魂》讲述的是一对从网络走入现实的朋友,因为爱得深切,带来无尽的胆怯和苦楚,最终分道扬镳;《翠青》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翠青情场失意皈依佛门的故事;《光年》讲述的是一个女摇滚青年的情感之旅,以及从失恋的情感中摆脱的过程;《美国梦》讲述的则是一个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在资本主义国家里遇到的价值冲突。春树说,虽然四个故事各不雷同,但它们的底色都是用孤单铺就,都有着同样的主题,即“生活在别处”。小说主人公看待爱情及生活态度也在逐渐变更和成熟中。从第一个故事的自闭状态终于到最后一个故事的打开心门,拥抱生活、转变生活。从这个方面来看,完整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长篇小说的四个章节。
春树说,四部小说中,前三部都是在去年到美国之前写完的,只有《美国梦》是在从美国回来后完成的,因为必需要去了亲自感受完才可以动笔。对于这本新书,春树坦言,与以往作品相比,这次的写作显得更为广阔和从容。她说:“我想用向外旅行出走的方法,来说明我看到的和我感受到的一切。这几年的生活颠沛流离,许多次因为自己或者别的原因而来到异乡。小说里的主人公们都不肯脚踏实地地待在一个处所,她们都要到处走走看看,她们都要去幻想之地。可是,那些处所去了也不必定更好。但寻求的过程却是有趣的。”春树说,小说看起来写的是别人,但何尝不是自己的写照。这些年她也是四周游走,克服各种艰苦,用种种方法要让自己看到外面的世界。
心怀报复感执著创作
春树说,《曼谷惊魂》是她在一种有些自闭的情况下写完的,重要表现的是精力交换的不断定性。《翠青》《光年》是2008年在鲁迅文学院上学时写的,正好有大把时间,当时国家也遇到许多事情,包含地震、奥运火把在国外受冷遇等,很有感想,就把它们也写进小说里。它们分辨讲述的是寻找灵魂伴侣的难度和任何环境下都要保持自我、保持本质,不要为了金钱或者所谓的“懂得”而让步和转变自己。
从出版第一部作品《北京娃娃》到现在的《光年之美国梦》,这期间的写作,从题材和作风上来说,都产生了很大的变更。她说:“变更是写作的视野更广阔了,战场也扩大了。曾经我写的仅仅是北京的生活,但在《光年之美国梦》中,世界各大洲都呈现了,从侧面也能表现出‘世界是平的’以及‘中国崛起了’。联合新书来说,最大的变更是我曾经的小说里,主人公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心坎的价值观是没有变更的;而在《光年之美国梦》里,最后一个故事基础颠覆了前面三部小说的价值观。”
相对于韩寒赛车,郭敬明、张悦然做文学杂志主编,这些年来, 春树却心无旁骛地执着写诗、写小说。对此,春树说,她之所以能持久地创作,是因为她是带着某种报复感来写作的。她说:“17岁那年退学时,针对主流社会对于年轻人和边沿人的疏忽,就有一个价值观在我心中形成了,那就是信任在这个社会里面,即使是另类也能在主流生活里活得很好,即使是非主流的人生也可以有它存在的价值,也可以影响别人,也可以活得非常潇洒。我必定要把我保持的这种价值观发扬光大。”于是,春树怀着向社会不公报复,向社会对于年轻人的疏忽的心态报复而写作。她说,就目前的状态来看,她的确因写作活得很潇洒,也用写作转变了别人对她的见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