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缓终于来了。在给晋景公全面诊断后,医缓沉重地说:“大王,您的病我已无能为力。您的病灶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无法针灸,也无法用药,已经无力回天!”(“膏”,即心尖脂肪处,“肓”,即心脏与膈膜之间)晋景公虽然保持国君风采,夸赞医缓医术高深,连自己的梦境,都一清二楚。但心坎深处,已是心如逝世灰。这便是成语“病入膏肓”的来历。
转眼间,到了收新麦的时候。晋景公忽然想吃新麦,便吩咐御厨做好麦粥,并把神巫抓来,指着麦粥说:“你不是说寡人吃不到新麦吗,你看这是什么?”说完喝令左右将神巫推出斩首。神巫逝世了,晋景公端起麦粥,刚筹备喝,突觉腹内胀痛,急急起身如厕。左右干等不回,不觉疑虑:“大王这么长时间都不出来,难道放着香喷喷的麦粥不吃,吃屎去了?”
还真让他们猜对了。晋景公刚刚蹲下,突觉头晕目眩,眼冒金星,一脑袋,就栽进了粪坑,壮烈就义了。
一国之君“粪”不顾身,遨游于粪便之中不思凡尘的,晋景公绝对是独一无二。
(为写此文,我认真浏览了《史记》的《晋世家第九》和《赵世家第十三》。但令我惊愕的是,这两篇对“下宫之难”产生时间的记录,却并不雷同。《晋世家第九》为晋景公十三年,《赵世家第十三》为晋景公三年。可见,尽信书则无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