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不同于奸诈狡猾,奸诈狡猾的人往往是自私自利之辈,用各种手段来谋取私利。而大智慧之人必有大品德,既能实现兼济天下之幻想又能独善其身,保全自己。狄仁杰正是这样一个人。
狄仁杰,唐代并州太原人。世代为官,家道殷实,为他打下了良好的从政基础。他通过明经科测验及第,出任汴州判佐。那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诬陷,阎立本受理询问发明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的人,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他做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同府有个叫做郑崇质的参军,家中母亲年老多病,而他却要被派遣出使到边远的处所。狄仁杰对他说:“怎么能够让你的母亲在万里以外怀念著你呢?”于是,狄仁杰去找长官兰仁基,恳求让自己代替郑崇质。兰仁基很嘉许他的情义,当时,兰仁基正好与司马李孝廉因为误解而不合,兰仁基就告诉司马李孝廉说:“比起狄仁杰,我们应当感到惭愧啊!”两人因此和好如初,总是向人称赞狄仁杰,说他的贤德,在北斗以南,就只有他一人而已。
唐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这时候他的智慧才真正开端闪光。今天,人们把狄仁杰称为“东方福尔摩斯”,正是对他破案才干的高度评价。历来破案之事,非资质平庸者能企及,不但需要对世事洞若观火,练达人情,而且需要良好的应变才能与断定才能。狄仁杰正是兼具这些智慧的人,所以他担负大理丞才一年时间就判决了大批的积存案件,涉及到1.7万人,竟没有一个冤诉者,顿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重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蛇灵案”“黄金案”“杀夫案”……一个个非常棘手的案子一一被他摆平,令冤者得雪,奸者得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狄仁杰破案过程中,我们可以发明他不但观察入微,头脑机动,处事冷静冷静,行事果敢勇敢,而且懂得心理学以及各种计谋的应用。什么时候不出手,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收手,他都拿捏得很到位。他似乎具有“超前”的眼光,可以想见未来的事,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来操控整盘棋局,每一次落子都意蕴深远。
如果说破案还得耍一点小聪慧小伎俩的话,那么做官尤其是做一个中国的政治家却无疑需要十分的智慧。如果说一个人在官场只是混混日子或者谋取权贵的话,那么懂得见风使舵,左右逢源便好,但狄仁杰毕竟是个有政治幻想的人,他心坎深处依然秉承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他既要有人格的操守,又想为国为民做点实事,但生逢这样糟糕的体制,身处这样险恶的仕途,他要怎么做才干两全其美呢?狄仁杰的措施是做一个“外圆内方”之人,在外圆通,在内又有坚守。这样一来使得他不但仕途一帆风顺,有惊无险,而且为世人所称道,在青史上留下美名。
勿庸置疑,狄仁杰是敬职敬责的,一个想要做实事报效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人,首先他得做好他的本职。所以他在位上是竭尽所能,鞠躬尽瘁。他的职业观与历史上大多忠臣义士的职业观一般无二,但是除了敬业,他比别的忠臣义士开明且通达,历史上有很多忠臣义士虽满腹经纶,但头脑却僵硬得很,中国的文化培养了一大批书呆子,却乏真正智慧的大家。但狄仁杰是个例外。史上评价他说,为官,则爱民如子,不惧权要;为臣,则忠贞不二,老成谋国;为人,则诚实友善,刚正不阿;处事,则机灵权变,足智多谋。可谓十分中肯。他与其他忠臣义士的差别或许就在于“老成”地谋国与“机灵”地权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