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玄德跃马过檀溪之后,来到南漳一带,首先是到了一种世外桃源之地,牧童骑牛弄笛、林木郁郁葱葱、修竹处处,不时有清幽古琴声,在这乱世之中还有清雅之地,清雅之地必有清雅之人,水镜先生不问世事却知晓好汉刘备落魄之事,这分明是神仙。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了贤能之人伏龙、凤雏,从此刘备寝食难安,一心想把一龙一风圈到自家后院中。
思贤若渴的刘备接连认错好汉,第一个错认的是徐庶,葛巾长袍、闹市高歌,本来遇明主,想一展英才,只是后来被迫到曹操门下,不能为曹操和刘备献计献策,惋惜了一个惊天纬地的英才。徐庶举荐南阳孔明,这也是第二个举荐孔明的人。三国时代,获取人才的方法,举荐是常用的方法。
司马徽是刘备第二个认错的人。也是第三个举荐诸葛亮的人。
刘备太想见到诸葛亮了,于是迫不及待的错认了崔州平。当时正值刘备到隆重拜见孔明,孔明远游,刘备扫兴而归,回想隆重景物,“山不高而秀雅,谁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又是一个神仙地步。此时,崔州平杖藜登场,被刘备错认,便有一场两人就事论时的高谈阔论,崔先生的一番高论,绝不是一般乡野之人所能谈的,也是高人呢。
刘备第二次拜见诸葛亮的路途中,于酒店之中偶遇石广元、孟公威,二人皆是诸葛亮的朋友,从其所作歌中,获知二人都是高人,不简略。这就奇了怪了,刘备在集市上、深山中、路旁野店中总能遇见高人,这更是给我一种不可更改的错觉,深山多高人,高人多是清雅,又多是闲云野鹤之人。
诸葛均是刘备认错的第六个人,当时正在隆中草庐中读书高歌,能读书又能高歌,旁边还有古琴,此人不是诸葛亮能是谁?偏偏就不是诸葛亮,是一位能书善歌的读书人,不是高人也是能人了。
刘备意气低沉之时。忽见骑驴携酒吟诗的老者,心下这就是传闻中的真孔明了,这回不会认错了吧,偏偏又认错人了,是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彦,此人也了得,也是百年不遇的高人。
无论是举荐人水镜先生还是徐庶,诸葛亮的朋友司马徽、石广元和孟公威,以及老岳丈黄承彦,他们首先都不位居高职,也不在大都市,不是在乡野就是在偏远的深山,而且都远见卓识,能掐会算,还都能遇到好汉刘备,而且都能为诸葛亮美言几句。他们虽然都不能自比诸葛亮,但都是高人,给人的错觉就是,高人都在山野乡村。似乎只有在那流水潺潺、茂林修竹之处,才干暗藏着贤者,而贤者也只选择风景精美风水极好的偏僻山村。
时代不同了,今天的大智大贤是不会藏在深山里的,那里交通不便,经济落伍,信息闭塞,即使是一条龙,藏在深山,时间久了也会变成虫子,因为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只有打开那扇闭塞的门,才干与时俱进。如果今天还有孔明式的人物,那他不会高卧于草庐,与世隔绝的草庐也不会孕育一条龙的,顶多为龙的呈现供给一个生育的处所。
今天的伏龙、凤雏,出生于高度发达的文明之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