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天才并不是测验能得高分的人,他们每次测验成绩总是一塌糊涂,有的基本就不屑于参加那种测验。他们大都有一种“特立独行,独立思考”的精力,他们不容于当前的“教导制度”,有的甚至成了“教导体制”的弃儿。然而他们凭着自己高超的智慧,凭着自己一套奇特的学习方法,最终走向了成功,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天才。李红豪可算一个“另类”的先锋,他交了一个“另类”的“白卷”,做了一篇“另类”的作文,他得到的成果是班主任让他反思,并且让他停课。停课当然就是被抛弃在“体制”之外了,然而他在停课期间写出了惊世骇俗的长篇小说《逃花园记》,一举成名,这就是真正的天才!现在如日中天的“天才少年作家”韩寒,读书成绩很差,高考数理化每门才三四十分,什么大学都没考取,然而他在读书期间以长篇小说《三重门》一炮走红,扬名立万。后来北京某高校不是要“破格”录取他么,然而他对此不屑一顾,说那是个什么鸟学校?那里面的老师还没有我看的书多,他们能教我什么知识?还不如我自己在家看几本书。就是这个天才的韩寒,写出了那篇脍炙人口的鞭挞当今教导体制的文章《穿着棉袄洗澡》,虽然有些所谓的“精蝇”(精英)也提出了教导改革,提出了所谓的“素质教导”,但只是空喊了几句口号,马上就偃旗息鼓,不但仍然是在“穿着棉袄洗澡”而且还是在“穿着裤子拉屎”。到了李红豪写了那篇命题作文《草见人命》,还要反思和停课。以我看反思的不应当是李红豪,真正要反思的应当是那些教导界的“精蝇”,包含那个“僵化教导的乏帮凶”:李红豪的班主任。你们培养的那些“测验工具”,你们打造的那些“状元”,你们生产的那些“天才”,有几个对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当今社会真正的精英(当然不是“精蝇”)有几个是你们制作的“产品”?他们大多是一些“学习成绩很差”的人,他们大多是一些测验得几十分、十几分、几分,甚至零分的“测验低能儿”,在当今这个以“测验分数论好汉”的社会里,哪里能找到他们的地位?然而他们通过自己天才的学习方法和超人的天分发明出了自己的价值,成了真正的社会精英。著名作家二月河读书的时候,老师说他是“饭桶”,他最终也没有考上大学,被“体制”抛弃。他奋发努力,先是研究红学,颇有建树,后又写出了彪炳史册的“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钱钟书读书的时候,成绩也是很差,数理化测验也是分数很低,高考的时候,才打了十几分,然而他的语文成绩是一流的,后被北大破格录取。他在北大傲视群伦,对一些“名震八表”的教授都不放在眼里,因为他随时都能指出这些教授著作里的错误。后来终于写出了《围城》和《管锥篇》等惊世名作。
中国的教导已经不知不觉地走入了一个逝世胡同,“万般皆下品,唯有分数高”,只要测验能得高分,其它什么都不管。媒体炒作那些“状元”与“天才”也为那些“唯分主义”的“世界观”推波助澜。不知道那些身居要职的“精蝇”们在叫李红豪和韩寒们“反思”的同时,自己有没有进行反思,为了中国的前途,为了中国的未来,光靠那些“唯分主义”的“状元”和“天才”是不行的!写诗的人都知道,真正诗写得好的其实是“工夫在诗外”,不知“精蝇”的教导家们知不知道?真正对国家有所贡献的天才总在”体制“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