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80后母亲小梅,今年孩子5岁了。她生孩子前在西安南郊一家公司当会计,她丈夫是一个长途货运司机,常年在外。小梅一人在家带孩子,给孩子喂奶洗尿布,平常没事还可以敷衍,遇到孩子发烧感冒,打预防针,比在单位上班还累,只好花钱请保姆。等她回到单位上班才发明,自己不适应工作了,她把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孩子成了他的生活的唯一目标,离开孩子一下很难适应,目前她还处在调剂期。
“现在养孩子太难啦”,小梅扳着指头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人月薪3000元,都不足以支付孩子的全部生活费用,幼儿园托费:1000/月,饭费:300/月,杂费:20/月,才艺费:是在幼儿园白天上,包含钢琴费:600元、国画100元、珠心算:120元。保姆费:1200元、小孩衣服300元、食物和零食200元、玩具加书和光盘100元。玩和看节目:100元(不包含大人陪伴的费用)、教导基金1500元、奶粉及鲜奶100元。不算因为孩子而产生的其他费用,每个月共计:5640元。这一大笔花销,靠小两口基本无法应对,只能靠父母声援。父母家条件好的还可以帮着减轻累赘,家境一般或较差,只能靠小两口节衣缩食从牙缝里抠了。“大人苦点没事,只要孩子不受苦,我们当父母的就心满意足了。”小梅不无感叹地说道。
为你守候 我的心思你是否能够读懂
在许多人的意识中,只有孩子的父母才是“孩奴”的组成主体,但记者调查发明,除了父母之外,孩子的爷爷奶奶也充当了“孩奴”的角色。家住西安东郊的赵铨老人今年65岁了,从单位退休下来,他本可和老伴安享晚年,由于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忙着上班挣钱,把孩子存放在他家中。他把孙子从2岁看护到到上初中。今年孙子刚参加完中考,女儿又把接送外孙子上学的任务交给他们,女婿在新疆部队服役,女儿在铁路上当乘务员,他和老伴除了带孩子还要承担外孙子的家教、监督作业、代开家长会的义务。赵先生血压高不能过度劳累,老伴心脏病,不能受吵闹,可女儿已经张口了,不带外孙没措施拒绝,只能勉为其难。好在女儿每跑一趟车有3天的倒休,能替他们一下,要不老两口真受不了。
其实,陪读当“孩奴”的不只是小学生、中学生家长。大学生陪读现象也不在少数,甚至在校园周围形成了“陪读村”。大学陪读家长,大多是收入比较高的阶层,父母辛苦挣下了钱,生活无虞,唯一的盼望就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这其中,不乏“富二代”,当然也有个别贫困家庭。在西安鱼化寨附近陪女读书的吴芳,她的家境就不富饶。她和丈夫离婚后,只身一人带着女儿从黑龙江佳木斯来到西安,她女儿考上西安一所民办大学,由于家庭贫困,她在学校附近村庄花200元租了一间房屋。女儿在学校上课,母亲吴芳在学校打扫卫生,每月有700多元的收入,母女借此为生。
据记者调查,在西安大学陪读的家长大多来自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河南、山西、甘肃、青海等地,而中学陪读重要来自西安周边地区或省内边远地区。
巨额费用“孩奴”难以蒙受之重
对于“孩奴”现象,超八成年轻家长感到抚养孩子的经济压力太大,而养育费用水涨船高使一些家长沦为“孩奴”。很多受访者说:“没有经济才能,不能让孩子受罪”、“没有足够的经济才能把孩子生出来,不是害了一家嘛!”然而,也有人认为“孩奴”的产生是80后寻求物质的成果,是被夸张的“孩奴”胆怯症。“孩子要吃好的,穿好的,孩子全身高低都是名牌。”“奶粉都要原装进口”,“上学要上名校,望子成龙就给孩子上各种早教班。”他们认为,这都是物质压力下家长的“奴性”,是对高花费行动的广泛夸张。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刊发了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的一份调研报告,称根据对上海市徐汇区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父母养大一个身材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万元。据相干材料显示,一个小孩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北京一般人家平均花费56万。记者采访时,虽无西安的数据统计,但经过访问诸多孩子家长,记者懂得到在古城西安以中等家庭为例,培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上大学所需的费用保守估计应当在40万元以上。而西安所谓的“孩奴”,重要由80后、40岁以上的中年人以及孩子的爷爷奶奶这三部分人群构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