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校园文学的实践向来缺乏理论的领导,更多的是爱好文学的老师和学生的自发组织的团体,您感到校园文学实践的目标在哪里?我们研究会成立后对校园文学的理论研究有何打算?
王世龙:校园文学实践的目标和全部教导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育人,塑造人的灵魂,健全人的品德,发展人的素质,激发人的潜能。要让我们的孩子常怀一颗爱心,拥有一种博大的爱,对亲人、对家庭、对自己的爱、对社会、对人类的爱。要让我们的孩子常怀一颗童心、一颗赤子之心,让他们能够进行发自心坎的真实表达,而不是跟着成人世界说大话、空话、假话,让他们有一点哪怕幼稚的发明性精力,而不是人云亦云,只会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从这个角度看刻板的应试训练,真是感到太可怕了。关于校园文学的理论研究,我感到现在还只是起步阶段,真正系统的深入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当然还是有一些先行者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我们研究会就是要把这副担子挑起来。如此活泼丰富的校园文学实践,理应有与之相称同时又能给其以领导的校园文学理论。而第一步,就是要把研究的队伍发动起来,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运动。我们需要的是不图功利的志愿者,脚踏实地的耕耘者,擅长摸索的思考者,勇于创新的开辟者。没有这些精力,研究就难以进门、登堂、入室、取得成果。从研究会的成立大会和举办的校园文学论坛我们可以看到,首届领导班子和理事会成员,都是非常优良的热情于校园文学研究的教师,其中大多是有必定影响力的教师。研究会将建立“文学校园联盟”、“教师作家联盟”、“校园文学社团交换领导中心”、“教师文学写作研究中心”、“中国校园文学材料馆”,研究制定校园文学发展评价标准,构建校园文学奇特的理论系统,从不同层面开展校园文学课题研究运动,打造“文学校园”品牌学校。我信任,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目标必定会实现。《中国教导报》2010年7月10日第4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