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 > 文化新闻 > 新世纪十年文学国际研究会在复旦召开(组图)
新世纪十年文学国际研究会在复旦召开(组图)
时间:2010-07-14 17:00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新世纪十年文学”国际研究会在复旦大学召开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国当代文学,除了与文学无关的消息和过多的喧哗,一切都看似平庸与无聊。这是许多文学读者的印象,连文学评论家也不得不承认。可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新世纪十年文学的成绩与特点又是什么?这是昨天在复旦大学举办的《新世纪十年文学:现状与未来》讨论的问题,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开出一个长书单指出过去十年华语文学最明显的特点是历史书写;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则认为1990年代两场文坛对年轻作家的不公平论战,是导致文学传统呈现断裂的原因;而崛起的80后作家,更与所谓的文学道统渐行渐远,但他们的所谓反叛仅表现在生活和个人姿势上。 早报记者 石剑峰 王德威:作家对60年历史的浮现与反思 过去十年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明显特点是,1980年代进入文坛的一批著名作家依然孜孜不倦地书写着“文革”和历史。而反观台湾,那里的华语作家特别是外省第二代作家,也同样对过去60年的台湾历史和个人身份做着诠释和省视。在研究会上,王德威认为过去十年华语文学一个重要写作特点就是对历史的不断书写,他开列了一张长长的书单,简略介绍了华语作家代表性作品如何说明他们的历史。 “文革”是作家们过去十年最大的创作母题,王德威说,“阎连科的《坚硬如水》,把历史写成猖狂、黑暗、血腥、怒吼的时代;王安忆的《启蒙时代》里,历史是年轻人在狂风暴雨里经过学习,懂得自己生存和定位的可能性;余华的《兄弟》里的“文革”,普通人受到无数的冲击,而到了新时代,新社会运作带来新的价值观念;也或者是苏童《河岸》里,“文革”期间,一对父子如何经过误解、和解,河面和岸上,历史和历史的颠覆,不断在两者间游移摆动;历史也可能是毕飞宇的《平原》,这个平原上,在荒芜的“文革”中,一个女人如何艰巨找回情和欲的定位;历史也可能是林白的《致1975年》,这里有个明白的年份,回想一代作家来时之路的里程碑。” 共和国60年的历史,也以各种变体呈现在其他文本中,“历史在另外一方面可能是莫言的《生逝世疲劳》;贾平凹《秦腔》从陕西地区性出发,看待历史如何成为一种"腔"的形成与消散,隐喻历史的演变;或像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这次他的落脚点是河南,漂流的百姓从没有说话的机会,但是讲出那一句真心真意的话如此艰巨;历史在另一个意义上是乌托邦的幻想和检查,格非以《人面桃花》、《山河入梦》一再领导我们反思与回想;而陈冠中《盛世》以一个关心中国未来的立场,引起无穷幻想可能性。” 在港台,年轻一代作家同样开端回想、检视自己生存的土地和个人身份。王德威介绍说,“在台湾,骆以军的《西夏旅馆》,在这样一个怪异、壮丽、有点色情义味的骆以军笔下,流露了外省第二代的漂流经验;蔡素芬《烛光盛宴》,以外省和本省人生活经验书写了台湾60年;台湾"小莫言"甘耀明《杀鬼》里的台湾,用鬼怪神魔谈论历史想象和救赎;朱天文告诉我们,历史无非是女巫的《巫言》而已,形形色色的琐碎故事最不同于我们定义的历史故事;香港董启章的《时间繁史》告诉我们的是,历史是多么的繁琐,而不是起承转合的过程。” 陈思和:1990年代两场文学批评造成断裂 对新世纪十年中国当代文学有很多歧见,很多人认为这十年较平庸,跟1990年代拉不开距离。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首先认为,“这是事实。有一些关于新世纪文学的讨论我也批准,比如所谓新世纪文学的起点在1990年代,因为它基础特点是在1990年代初形成的,到了新世纪没有产生大变更。”平庸的同时是空前的安静,“自1990年以来的这20年,这个空前安静的时代给我们假想:我们的文学没有很大的发展。去年我在香港岭南大学做过一个讲座,叫《从青春情怀到中年危机》。从20世纪开端,以五四新文学为特点的新文学,基础上是一个"青春文学",它跟全部社会时代紧紧联合在一起,它由于中国长期在一个社会动荡中而长期发展。”在陈思和那里,这一百年里中国差不多每隔10年就会变一季,“这样的时代特点铸成我们文学一直处在后浪推前浪的过程中。”“这种否定之否定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后。这种文学变更的惯性在新世纪后突然产生了转变。”陈思和说,今天看王安忆、莫言、余华这样一批作家,他们在文坛中起步是1980年代初,他们的写作和名声延续到如今近三十年,“在中国文学史上,从来没有一代作家可以延续三十年文学生命。”也许,陈思和的另外一层意思是,这也是文学创作成熟的体现。 但陈思和同样提出,王安忆、余华之后的几代作家好像不在大家视野中了,为何这样?“1990年代文学有两件事情需要反思。一件就是1990年代初"断裂事件",当年文学界对韩东朱文一代人实际上采用了很不公平的态度,最后这批"断裂派"作家被消除出主流文学界;第二件是1990年代后期"上海宝贝"事件,对那个事件的讨论又把1970年代一大批作家消除出去。这造成这批中生代作家能发展出来的优势和特点没有施展出来,造成了一个断裂。”陈思和分析说。 谢有顺:80后其实一点都不反叛
相关阅读
曲阜圣城花团锦簇喜迎孔子文化节(组图)
日本“开拓团”来华本质是侵略(组图)
济宁召开《山东区域文化通览·济宁卷》编纂工作会议
济宁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现场会召开 副市长韩军出席
济宁市召开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 推动文化名市建设
北大才子佛门修行 因压力大离开寺院静心(组图)
安徽芜湖发现百余座古墓 墓主跨越千年(组图)
国学天才孙见坤卷入抄袭风波 引发案中案(组图)
上一篇:报界宗师张季鸾墓旁建起养猪场 墓区弥漫猪粪味
下一篇:《犀牛》原班人马组成“橘子乐队”(图)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