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文字中的一颗残暴的明珠。相传汉字是黄帝的大臣仓颉从天神处得传而来,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根据实际的生活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我们都知道,汉字是由三种方法构成的,即“象形”、“形声”、和“会心”三种方法。但是作为会心字“射”和“矮”却被相互搞错了。“射”字因为身材只有寸长,其实应当是矮字,而“矮”字因为箭矢委出弹出,则应当是射字。关于这个错误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下令统一全国文字。丞相李斯受命统一编撰。李斯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仔细研究了六国的文字,然后以秦文字为基础,综合六国文字中精华的部分,创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统一文字“小篆”。
一天,李斯故乡来了一个叫宜颌的亲戚,他是来投奔李斯作门客的。此人身材矮小,但膂力过人。李斯没多想便把他收在了门下。
那时的秦始皇已病入膏肓,虽然还在四下寻找长生不逝世药,但他也做好了把皇位传给长子扶苏的筹备,可是公子扶苏正和大将蒙恬在北方戍边。宦官赵高欲立皇二子胡亥为帝。于是赵高一面趁机威胁利诱李斯修正立储诏书,一面假传圣旨赐逝世扶苏和蒙恬。
处在愧疚和胆怯之中的李斯,回到相府后,越想越怕。他叫来宜颌,命宜颌连夜赶赴边关,告诉公子扶苏实情。宜颌领命当晚就出发了。
赵高得到密报,得知李斯反叛,便立即软禁了李斯,然后命都尉司飞报沿途关隘,如果见到一个送信的矮子,便乱箭射逝世。
宜颌果然被关隘守军射杀,关隘守军从宜颌身上搜出李斯密信,连同赵高的手谕一并送呈朝廷都尉司,后辗转送到赵高的手上。赵高害怕以后东窗事发,关隘守军不知其中缘由,万一说出实情,而胡亥又未能坐上皇位,那他赵高便逝世无葬身之地了。于是赵高将机密手谕中的矮子和射字调改了一下,又在李斯刚编撰好的大秦字典里将这两字也做了调改。他的目标很简略,就是混杂黑白,然后洗刷干净。故事到这里本来该结束了,可是后来秦二世胡亥颁布大秦字典时,并没人将此错误提出来,加之当时文字刚刚统一,所以这两个字就这样将错就错了。
三国时的钟繇,在发明楷书时,曾对这两字提出过质疑。但这两个字已在民间传播了好几百年,俗成的东西,要改过来谈何容易!
按汉字的构成方法来讲,这两个字确实是颠倒了。新中国成立后,勇敢简化汉文字。但是对这两个已有两千多岁的“错字”,专家们也走了当年钟繇的路。而这个“错误”也就成了永远无法更正的错误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