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的美貌令当时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著名才子、政治家、军事家范蠡一见倾心、垂涎三尺。相传二人已私定毕生、相知相许。
但当时正值吴越相争,在最初的交兵中,越国大败,勾践被俘。终因其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得以被释放。回国后重整旗鼓、富国强兵,待他日报仇雪恨、一雪前耻。就在此时,身为军师的范蠡想到了西施。他向越王勾践提出若干复国之计,其中一计便是“美人计”——把美女西施、郑旦献给吴王夫差,以消磨他的意志。此法果然奏效,西施迷得夫差神魂颠倒、如痴如醉,整日沉沦女色,歌舞升平,朝欢暮乐,不理朝政。越军乘虚而入,攻陷吴国,夫差最终难逃兵败自杀的下场。
越国得以复国报仇,西施自然功不可没。因此,人们夸奖她、歌颂她,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情感,可以说是为国“就义”。但是,倘若从吴国的角度考虑,她便是同妲己、褒姒一样,是断送一个国家的红颜罪人了。因为她,夫差不问政事;因为她,忠臣伍子胥含冤而逝世;因为她,吴国灭亡——这些,是不是应当悲哀呢?
然而对于越国人,西施也并不见得令人人开心、赞叹。就说范蠡吧,他把自己心爱的美人拱手让给了别人,几多苦楚几多愁啊。虽据《越绝书》记录:“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但是,此时的西施早已人老珠黄,容颜不再了。正如赵明道在元曲《陶朱公范蠡归湖》中写的:“西施,你如今岁数有,灭尽风流。人老花羞,叶落归秋......”
这样看来,这“是”与“非”也并非绝对的,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有着不同的懂得,就看你怎样来看待。对于美女亦是如此。当然,生的美丽本不是错。
美女之(二)杨玉环
提起大名鼎鼎的“羞花”美女杨玉环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白居易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色彩”将她的天姿国色书写的淋漓尽致;而杜牧的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又道出了这位唐朝美人娇奢得宠的程度,当时可谓是五十几岁高龄的唐玄宗的心尖肉。
也难怪,芳龄20的杨玉环不但天生丽质,还精通音律,能歌善舞,谁人见了能不爱好,更何况是年近花甲老爷爷呢。况且,杨玉环给他的不仅仅是床第之欢,他们一起歌舞升平、喜文弄墨,俨然成了艺术知音和精力伴侣,可谓难求啊!可那杨姑娘的本事绝不仅限于此,野史有称她还和安禄不清不楚,关系暧昧。可玄宗却实在难以割舍她,此事也就不了了之。看来“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一点也不夸张。
传说杨玉环初人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开端来。唐明皇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因而她被封了贵妃,也得名“羞花”。唐朝以丰乳肥臀为美,这一点在杨贵妃丰腴的身形上完整可以得到印证。据说贵妃身高1.55米,体重却有120斤,果真饱满了点,看来用“美人上马马不支”形容她实不为过。
想来这位以胖为美,号称史上最简略、最幸福的美人,也算得上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权利最大的一位了。可最终却没逃过政治奋斗的安史之乱,年仅三十几岁就便被缢逝世,真叫人由衷感叹,思绪万千啊!
美女之(三)貂蝉
“闭月”美女貂蝉可谓风度妖娆,有着倾国倾城之貌。也是这部以男性为主的《三国演义》之中最为光荣夺目标女性人物,出场虽然不多,却不可或缺,形象刻画的也是栩栩如生,叫人浮想联翩。
相传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被义父王允瞧见,王允为宣传他的女儿长得如何美丽,意在以后施行连环美人计,于是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