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宇:我们这一期杂志里面邀请都是都是研究朝鲜战斗最顶级的专家。实际上我们做这期刊物的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像你刚才说的,本来我们对朝鲜战斗有一个认识或者过去从书本上,从一些传媒我们获得关于这场战斗的印象和信息。有一些今天我们发明还有我们不知道,或者与我们过去所懂得的有偏差的处所,因为时代不同了,我们社会在进步,对一场战斗的认识有了新的见解。比喻说过去谁是最先打第一枪的,这是很敏感的问题,谁打第一枪那就是谁发动战斗,过去这个问题非常敏感。但是通过专家的文章我们会发明,这些专家对谁打第一枪基本不在乎,他不认为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6月25号之前,朝鲜战斗爆发之前,本来双方冲突很多了,小范围的冲突,最后发展到团体的冲突,所以一直双方在摩擦和对抗中。之所以6月25号爆发是大范围的开端。可以这样讲,这个战斗到那个时候已经不可避免了。不光是北朝鲜积极筹备这场战斗,南朝鲜同样积极,包含南朝鲜的总统一再叫嚣武力统一,从战斗的筹备和发动来看这场战斗不可避免的。专家并不很在意谁打的第一枪,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很明白。
另外一方面,包含关于中国出不出兵的有很多争议和说法,当时毛泽东极力主意出兵的,其他一些人不太批准出兵,所以毛泽东很慎重,最终中国还是决定出兵了。从目前新披露的一些材料来看,实际上中国的出兵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法避免的。当时林彪提出来出而不战,我们出兵到东北压庐江边上对北朝鲜形成一种支撑,可能这样我们丧失最小。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出兵这个决策是完整正确的。但是在全部朝鲜战斗过程当中,我们有一次和平的机会,但是由于种种的断定的失误或者说信息不对称导致2010年的时候,我们没有接收当时的和平或者是停战的谈判,以至于被美国钻了空子,我们没有新的更大的收获,付出了更多的就义。现在这些专家,包含刚才你提到阵亡的人数,说是15万,16万,各种统计数据不一样,有的是18万,所以战斗逝世亡人数过去争议很大。有的说30万,有的说甚至更多,有的说10万,不同的数字。这次专家们通过他们的研究,发明这个数字还是比较接近真实的。
[1][2][3][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