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回想战斗是为了避免战斗
李劳:《文史参考》出版了一期《朝鲜战斗60年》特集,所有的内容都聚焦在60年前朝鲜战斗之上,那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上出版这样一期杂志,是怎么样的想法?
王翔宇:朝鲜战斗是在60年前的1950年6月25号爆发,事实上中国从前都不是纪念6月25号这个日子,我们纪念抗美援朝的日期,既1950年10月25号。们考虑从更大的世界历史的背景和一个国际的视角来看, 6月25号,那个时候中国的命运实际上已经跟朝鲜产生了渊源,有很多人认为朝鲜战斗不可避免,事实上研究这段历史,它是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包含外交各种因素决定的,它有它的时代背景。这场战斗把中国、苏联、美国等等这样一些大国,包含朝鲜、南朝鲜,十几个国家都卷到了一起,整整打了三年。这场战斗转变了全部远东,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式,这些国家通过这场战斗之后它的内政外交等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上的调剂,有一些政策直到今天仍然深深的影响着我们这个时代。
比如朝鲜半岛的对峙,实际上当时三年签的只是一个停战协议,并不是一个和平协议。 只是暂时不打了,并没有说我们和平了,我们和解了。最近很有意思,我看消息说美国天安号事件之后,美国提出联合国军要跟朝鲜进行和谈,联合国军还是1950年那个时候联合国授权的,这样的称呼,朝鲜断然否定了,因为所谓的联合国军其实就是美军,我不跟你谈,我要谈跟韩国谈,。后来他们改成朝鲜跟韩国筹备举办一个大校一级的对等的谈话。这里面我们看出仿佛回到60年前的时代,那种战火纷飞的时代。
我们今天回想这场战斗不是为了宣传战斗,我们回想战斗是为了避免战斗。现在我们处在一种和平的状态,我们是要发展,要和平,要寻求稳固的政治环境和国际环境,这是我们最大的利益。但是如果你不懂得这场战斗的来龙去脉,包含当中的断定、局面分析,你就不能够更明白今天我们所面临是怎么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有句老话叫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参与这场战斗,打了三年,我们付出是什么,得到是什么,在这里面我们应当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这对于我们今天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误判,保护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才有了这样一个想法,倾我们力量做了这样一期专刊,盼望给读者更多的思考。
朝鲜战斗,中国出兵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法避免的。
李劳:这期杂志我非常认真的浏览了,有很多处所出乎我的想象,发掘了很多对这场战斗有研究和认识的一些学者,有很多报道突破了我们之前对这场战斗的想象,被告诉的信息也是有突破的。我去检索这期杂志的时候,在网上的转载率也非常高。我记得在搜狐的首页出了这样一条消息,战斗逝世亡人数18万,引发了网友几千条的留言,我看那些留言的时候发觉大家对那场战斗的认识相差非常远的,你会看到有很多意气用事的,他的战斗的印象不是那样子的,在不同的阶段对这场战斗有非常大的认识差距,不同的解读方法。我这里想问一下,您感到在这一期杂志里头,最大的突破观念是哪一个认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