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论绘画》
把绘画当成一种趣味游戏,这是一种消遣,也是一种精力享受,这种游戏是自由的,是人类的一种强盛本能。绘画是创作,也是消遣。不要把绘画看得很高深,否则会为之而献身。绘画因爱好而起,爱好涂抹几笔发泄发泄情感。我认为要以绘画为人类精力的一种趣味游戏,是未尝不可的。
如儿童的生活中全是游戏,儿童涂鸦即是绘画的雏形。儿童的生活类似于原始人。所以原始人的艺术,可想象其从游戏产生。戏剧与演戏之中的戏就与游戏有关。如日本古代的小说家就叫“戏作者”。由此可知游戏和艺术(含绘画)的关系之深了吧。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无目标,是自由的,是自由就要通俗化,就是出于真心的激动。
简略中往往产生博大的真理,这样的作品,有宽大的沾染力,能得到多数人的共鸣。不论是音乐,绘画,建筑和文学等,都是寓教于乐的。欢乐之后,稍加思索学到点启发而已。也仅此而已。画画要放松,不必定盼望成为不朽的成绩。否则太累。真正的绘画精力是陶冶情操,怡人养性的。为丰富人生,就是最大的快活和幸福。
与做艺术的人聊天,其谈话的过程就是自由的,随便性的。当然其过程也是快活轻松的,这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艺术就是感到。即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否则就失去了他的本性和意义。无目标当然不是消极。人在消极的空间穿行,在积极的空间驻留。一件好的绘画作品,千载之后还是一样能打动人的。这是一种高尚的消遣和游戏。
一切艺术必须有他的游戏个性,绘画也不例外。所谓个性和作风,是差别共性的前提下提出的,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或“诗如其人”,意谓文章、绘画和诗词等艺术作品能反应其作者的个性和作风。个性无非就是作品中所显露的作者的性灵。故曰称之为心胸。一件作品如若缺乏作风和个性,便成了逝世东西。这个毛病是不论怎样高超的技巧,技法都不能补充的。缺乏个性,美丽的本身就平庸无奇了。
个性和作风需要学问和雅韵。雅韵近乎风味,或许是一个艺术家生而就有的。这是禀赋。但要能观赏一件作品,则非有学问不可。这在绘画中最为明显。从一幅字,一幅画中即能看出作者是否品性和修养。这是心胸宽广的见证。于作品作风上必现细腻和富于情感。这是纯美的表现。只有一种美是不可能的,就是它基本不存在个性。更何谈美感和艺术价值。
总之,把绘画当作一种趣味游戏,如收藏古玩类似,一种成人的玩具,玩就要玩出彩来,玩出价值来。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其带来的快活,这是游戏的激动,也是对美的一种愿望,即美欲。只要有美欲,在灵感来时,艺术之美才干因情而生。
学会像艺术家那样去思考,学会观赏美,发明美。并尝试着去发明,是一件快活的事。最重要的是发明自己的潜能,只要你有爱好,再苦练些基础功,居心去做,做一个自由的画家是不难的。在全然安闲的情感中,去消遣这种游戏,玩并快活着。为何不去用自己的方法去尝试,去丰富自己的人生呢?求人格之美满呢?这也是真善美的美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