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说一点,多做一点”——徐本禹如是说。徐本禹,1982年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1999-2003年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考取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公费研究生,但没有立即就读,到贵州省慷慨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岩洞小学与大水乡大石村大石小学支教。徐本禹因“天涯社区”的文章《两所山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而被中国人所熟知,后获选中国中央电视台“激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2008年7月,他被评为第七届“中国十大出色志愿者”,现为团省委省志愿者协会副主任。有人说:“徐本禹的事迹不仅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幻想信心坚定、价值取向正确、积极进取、奋发成才、勇于克服艰苦、乐于奉献社会的精力风貌,也体现了高级学校自觉履行社会义务、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社会形象。”
岁月无情,人间有爱,志愿常存。我们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承担社会义务,寻求高尚的生活意义,把自己融入国民群众和现实生活之中,保持把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联合起来,坚定正确的方向,乐观向上,奋发图强,勤恳学习,勇于实践”;“把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幻想志向同实实在在的奉献运动联合起来。”假使我们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回头看一下不分国界而无私奉献的白求恩,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无偿赞助儿童的丛飞,扶贫教导的徐本禹等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我们应当比他们做得更好,但是我们做到了吗?所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要把志愿精力持续发扬光大,让志愿精力陪伴我们一同成长,永远鼓励着我们向前走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