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文章所写可谓字字珠玑,言谈所指也的确是现今文坛的确实现象。记得我刚做编辑的时候,很多老字辈的编辑便斥责我的文章言之无物,只是有时窃笑,未必你看不出的,就是我没说。
当然,老师文中所提的例子,确是再世林黛玉的笑话。茶余饭后,我也没高尚到会不拿来当笑话讲给朋友,但是仔细想想,哪怕是再无病呻吟的文字,只要他不是抄袭的,他的背后仍然有着一颗火热的爱着文学的心灵!
世间女子多娇媚,心中对葬花的黛玉姑娘自有百般钦羡,现实中本身美貌无双倒还好些,若是再摊上一副再世钟无艳的样貌,就当真只能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寄望安慰。偶尔顾影自怜,怨恨上天的不公,写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文字,也就是常理之事了。是以,人家写些什么,倘若不好,最好的解决方法就直接毙掉稿子,然后给他发些修正看法,让他明白,林黛玉之所以令人钦羡,不是人真的如何,只因当年曹老师文笔过人、心思细腻,发明出这巧夺天工的黛玉姑娘,集天下惹人爱怜的性质气质于一身。但是没,说到底也不过是小说中的虚拟人物,可望而不可及。
更该劝她回想走回自己的道路,免得再添一些“东施效颦”的丑事。需知,黄氏再丑却得嫁孔明,女人的美丽不在于外表,更多在于气质、心智,细细锤炼,任你丑过天下第一,也会有人爱慕到底,奉为明珠。
其实我也想劝劝那些无病呻吟的女子。如今世道,世风虚浮,人们多爱外貌,若这女子天生丽质,口唇生津,自然万千追随之人。但细细想想,那些肤浅到只爱花瓶,不爱内涵的男人真的是你想要的吗?如果不想要,又何苦勉强自己习古人遗风,哀伤自怜,你就不怕弄巧成拙成了再世的东方不败了吗?
话说回来,年轻之时,谁人不犯错误呢,我姑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腹,哪怕江老师今天挥毫泼墨,自成一家,颇有文豪雅士的气度。那倒退二十年呢?老师的文笔又是否如此呢?老师是否从文至今就没有过一篇“无病呻吟”的作品呢?辛弃疾何等文采,亦曾在词里认过“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人生需要历练,文字亦然,没有人天生就是散文大家,一出生就能纵横方遒,斗酒千篇皆有所思,皆有所悟。即是如此,各位同好为啥不能指明一条前途给这些无病呻吟的孩子们呢?斥责嘲笑,很容易毁掉一个人前进之心,鼓励和批评并用,才干让他们明白以后的路该走向何方!
老师在文中的遵遵教导,小子受教,但是,小子也坦言老师的言语有些偏颇了,严格的批评固然可以给人当头棒喝,但也可能打得人一蹶不振。宽容,才是批评最该相伴的良药。中国文坛积弱多年,细细思之,难道不与老一辈人的教导方法息息相干吗?我们从小拘束于框框之内,讲话就该如此,文字就该这样,为人就该谦恭,如今的散文也多是朱自清等先辈的遗风,睹物思情等等套路泛滥开来。试问,如果这个套路这么好,为什么这么多年再没一个超过先人的大家,又没有一个人能在世界文坛笑傲,拿个诺贝尔奖回来为咱们扬眉吐气。
看看国外,百花齐放,世界文坛十八大主流流派,竟然无一是中国人所创,为文者难道就没有半点痛心疾首,怒其不争吗?又难道不该想想,文字是不是必定要和当初的那些金科玉律拘束起来才干算的上好文章?
我思为我文,在我眼里,凡是由心而发的文字,不管才干如何,都算得上好文章,文章固然要有思想,无病呻吟也固然可笑。但是,有病呻吟呢、真的有感而发呢?又或者,不愿明言,以虚词粉饰所思,只望有知音看得清的呢?就竟是不是真的有病呻吟,又岂是一言可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