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网特稿 卡梅隆见到韩三平,第一句话就问,“要怎么做,才能让《阿凡达2》变成合拍片?”这是2012年中外合拍展会上的一幕,也是现在众多国外导演、片商关心的问题。弹指一年,飞速成长的中国影市已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成为中外电影公司角力的主舞台。11月8日,2013年第三届中外合拍展会在洛杉矶落下帷幕,“合拍”一词再成牵动中美电影界的话题。
合拍为何掀起热潮呢?因为中国影市空前繁荣,而进口片受34部配额限制。国外片商想赚更多钱,可以通过合拍实现。合拍片不受进口配额限制,出品方能拿到43%票房分成(中外片商再根据约定分账)。而如果是进口片,外商所得票房分账只有25%。
于是,不仅环球、华纳等“好莱坞六大”,美国独立片商、韩国、意大利、法国的电影公司都来了。其在华负责人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开发项目,送剧本到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希望拿到合拍资格认证。
前些年,领这张证要容易一些。但是从去年开始,“伪合拍”有泛滥之势,遭到相关部门严查,打着合拍旗号的《敢死队2》、《环形使者》、《云图》、《钢铁侠3》等先后变成“批片”(中方买断版权发行)。主因在于,这些电影都是“一个完全的美国故事,投点小钱,加上点中国元素,带上个中国演员,就叫合拍片了,其实只能算是贴拍片。”电影局副局长张丕民在一次论坛上说。
现在要想拿到“合拍准生证”,需要什么条件呢?上周,合拍公司总经理张恂在中美合拍影展上告诉外媒,合拍需要转变思路了。“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有30年,我们希望看到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另有硬性条件,“中国片商的投资比例要不低于20%。”还有一项,张恂女士并没有提到——中国演员不能再打酱油了,要担任重要角色。
在如此现实下,当下的中外合拍,逐渐起了一些新变化。
中外合拍五大新趋势--
合拍热潮波及全球,中韩项目抢眼
中美合拍多非现实题材,投巨资追求国际大片范儿
国外电影人来华打工,好莱坞二三线导演上位
中国本土故事受重视,轻电影或成合拍新方向
海外公司入乡随俗,提早布局中国市场
上一页123...56下一页(编辑:哈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