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包括在当时还拥有44万平米住宅用地的光大花园、2006年底竣工的北京西城区建面超过16万平米的光大国际中心等多个项目,每个项目纯粹以土地价值而论,均超过了10亿港元。
当本刊记者试图探究光大评估为何如此之低时,光大房地产的所有人士却闭口不言。一位为光大房地产做过尽职调查的律师向《环球企业家》指出,2004年后,光大房地产扩张过快、将大量资金沉淀于商业地产开发,让其面临空前的资金压力,尤其是从中核公司手中接下北京西城区的光大国际中心商业地产项目,是其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的直接导火索。当时众多高官纷纷反对这笔收购,认为该项目经过多次倒手后加码到光大接盘时成本已经很高,项目规划除要代建中国京剧院外,其他均为酒店和写字楼,不能预售资金将压力巨大,但最终光大地产董事长刘展还是拍板收购了这个项目。
上述原光大房地产高管向本刊指出,《工人日报》记者出身的刘展是光大房地产从光大集团剥离的主要策划者和推动者。值得注意的是,在收购前刘展等管理层曾计划实行MBO,但不了了之。随即,刘展引入了蚬壳电器。
一个不为人注意的细节透露了蚬壳电器低价抄底的玄机。2007年,广州当地媒体披露说,光大集团持有光大地产30%股份被外资公司AssureWin收购,报道未披露收购价格。因光大地产并非上市公司,该公司也未披露其股权结构。但至2010年2月中海正式入主,中海发布的收购公告显示,这家注册于英属维京群岛的公司权益人为光大房地产副董事长王韬光、程洋等管理层。
这意味着,光大地产借此完成了管理层MBO,虽然价格未公布,但应该不会比蚬壳电器更高。
一位与光大管理层关系密切人士透露,即使在蚬壳电器控股光大房地产的3年里,翁国基看上去更像“名义上的大老板”。一位曾经与光大房地产有过业务往来的人士亦透露,在有刘展出席的场合,翁国基多数时候仿若“路人”。而一位直接参与中海通过蚬壳电器收购光大的匿名人士向本刊透露,引入中海的实际谈判者也是刘展本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