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磨难的中国股市,又开端了异常漫长的和难以忍耐的熊市过程。
这轮熊市是2008年的延续自从中国股市在机构的全面看好声中迭创新低以来,市场与投资者就天天盼着股市转折,然而与投资者的预期正好相反,市场的转折不但没有如约而至,却反而在熊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今年以来,市场的最大跌幅已达987.74点,幅度为29.85%,市场与投资者都蒙受了宏大的财产丧失。
从去年年底开端,我就重复指出,中国股市已进入一轮长期熊市,市场没有上涨空间却有宏大的下跌空间。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断定,重要是由于三个方面原因:一是这一轮的熊市之所以是一轮长期熊市,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内在抵触全面爆发。股市下跌固然与股指期货的推出有必定关联,但即使没有股指期货,股市照样会走熊市行情。二是今年以来的熊市并不是一轮新的熊市,而是2008年熊市的延续和持续。在2008年,为了实现保8的目标,在实体经济处于零下20度的情况下,虚拟经济的温度却被人为地调到了零上20度,导致市场呈现了极为怪异的上涨。今年的市场走势,实际上就是市场与投资者对去年救市政策的“用脚投票”,是市场自身在纠去年政策失误的偏。三是美国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重创全球经济,不要说欧债危机还在演绎之中,即使危机已经解决,那么熨平全球经济的创伤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经济转型成功是重要条件
股市的魅力和魔力在于它的有涨有跌,既然市场现在已经深陷熊市,那就意味着牛市早晚要来。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股市会迎来反转进而会进入新一轮牛市呢?根据我的分析和断定,重要需要六个方面的基础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经济转型初见端倪。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上。
从发展的驱动力来看,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红利都正在浮现出弱化的趋势。人口红利还在,但已不会持续太久,“刘易斯拐点”的呈现使得中国经济的最大优势——成本优势正在逐步消散;土地红利还在施展作用,但土地财政所导致的高房价已经成为千夫所指,土地红利对中国经济的驱动作用也已经浮现出明显的弱化趋势;中国入世所带来的外贸红利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宏大利益,但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明显恶化,外贸红利对中国经济的驱动作用正在逐步削减。
从发展的制约力来看,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已经明显地遇到了四大瓶颈:一是体制瓶颈。市场系统的不健全与市场竞争的不充分使得中国经济缺乏优越劣汰的自调节机制,全部经济结构无法在市场的竞争中完成升级换代,新的经济增加点和新兴产业群也不能在这种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为经济发展引领方向与趋势。二是发展瓶颈。靠投资拉动的发展模式在中国已经走到了尽头,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转向以需求为导向的新发展方法与增加模式。三是环境瓶颈。靠就义环境来保经济增加的成果是环境友爱型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远,解决环境问题已经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前提。四是资源瓶颈。靠掠夺资源来实现发展的门路已经山穷水尽。
所以,中国经济都必须进行全面转型。转型的本质是培养市场环境与市场机制,让全部经济增加从以重复建设、盲目扩大的投资拉动型模式,逐步向市场导向型与需求导向型方法转变。这将是一个漫长与艰巨的过程,一旦这种转型初见端倪或取得明显进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就将曙光初现,中国股市也就离转折为期不远了。
货币政策必须转向
第二个条件是国际股市基础稳固。国际股市要实现基础稳固,一个必要的前提是欧债危机要得到基础题解决,并且在其他地区不再爆发危机。如果美元从弱势转成强势,那对全球经济将最为有利。美元成为强势美元,意味着大批商品价格会呈现全面回落,资源为王的理念将为现金为王的理念所代替,这将有利于缓解全球的通胀压力。美元走强还会导致全球资金向美国转移,美国经济与美国股市将很可能一枝独秀,这也有利于减缓国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会稳固全球金融市场。美元走强还将使美国的2.5万亿美元的对外负债打折,这将大大减缓美国的偿债压力。如果呈现强势美元的格式,那么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就会在必定程度上有所改良,再加上中国外汇储备中的巨额美元资产,这都会给中国股市带来相对积极的正面影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