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轮行政区划的调剂重要是因为崇文区、宣武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合并之后可以利用本来的东城区、西城区来带动发展。但有专家提出,这会不会导致东城区、西城区的商业化发展的模式向崇文区、宣武区复制的疑问。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市政府关于调剂首都功效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请示,批准撤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以原东城区、崇文区的行政区域为东城区的行政区域;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以原西城区、宣武区的行政区域为西城区的行政区域。
这次调剂来得突然,细想之下却是必定。
调剂不只是因为嫌贫爱富
对于这次调剂,很多人感到不能懂得。重要原因在于,好好的城区在那儿放着,为什么要花大把的财力和物力进行调剂呢?
其实这只是看到了问题表象,没看到问题的本质。事实上,随着城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原有的城区布局已经不合适现在的实际情况。中心四城是老城区,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北京的核心肠位。但是,只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北京四城区的面积处于十分不和谐的局面,四城区和新城区相比,实在太小了。这不仅仅是土地问题,也严重影响到建设、管理和分配问题。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宋迎昌教授在接收记者采访时表现,此番调剂最大的利益在于调剂了产业结构,避免产业趋同和盲目竞争。北京四城区同是传统商业区,功效定位趋于一致,中心城区发展空间不足,共同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难题。
坊间一直传播着“东城富、西城贵,崇文穷、宣武破”的说法,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作为南城的崇文和宣武开端发力追赶,但是,随着多年的开发,面积仅16.46平方公里的崇文区和19.04平方公里的宣武区,已经接近开发极限,经济发展难度加大。2009年,崇文区区级财政收入达20.6亿元,宣武区为46.7亿元,而同期的东城区财政收入达71亿元,西城区更是达到152.17亿元。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行政区域划分过细,首都功效核心区有限的空间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抵触日益凸显。特别是崇文、宣武两区发展受空间因素制约更为明显,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长期滞后于核心区北部。为加快解决核心区南北区域发展不均衡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国民群众呼声很高,社会各界积极建言献策,市委、市政府也做了大批的调查研究和破解难题工作。当前,首都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推动首都实现新一轮发展,必须以新的更高的标准,对首都的发展资源进行兼顾思考、优化配置、整合利用。
合并后新设立的东城区,辖区范畴为现东城区和崇文区辖区范畴,面积41.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5万人。合并后新设立的西城区,辖区范畴为现西城区和宣武区辖区范畴,面积50.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4.6万人。
通过调剂区划,可以推动核心区北部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向南延伸,整合核心区内要素、资源、服务优势,形成核心区经济社会发展合力;可以进一步加快南城发展、加大危旧房改革力度、进步古都风貌保护程度等,进步核心区的整体建设管理程度,长远惠及宽大国民群众。
所以,北京四城区合并,不只是“嫌贫爱富”,重要旨在推动核心区南北均衡发展。
“药到病除”不可幻想化
根据批复,行政区划调剂涉及的各类机构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置,涉及的行政区域界限要按规定及时勘定,所需人员编制和经费由北京市自行解决。要严格履行中央关于厉行节俭的规定和国家土地管理法规政策,加大区域资源整合力度,优化总体布局,增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计划和假想都很幻想,但在过程中的实行未免会有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
北京这轮行政区划的调剂重要是因为崇文区、宣武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合并之后可以利用本来的东城区、西城区来带动发展。但有专家提出,这会不会导致东城区、西城区的商业化发展的模式向崇文区、宣武区复制的疑问。众所周知,东城、西城区资金和商业项目充分,金融街、写字楼遍地。如果崇文区、宣武区也这样发展,古城的四合院、老胡同也许将会有很大的变动。行政区的调剂也许会变成房地产商的开发激动,这不能不说在区域调剂过程中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