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多地少资源相对匮乏的经济体,资源浪费既是不道德的,也是资源配置失效的成果。
社会对空置房的关注达到火爆程度,国家统计局终于做出回应。8月4日晚,国家统计局在网站上颁布了2005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待售情况,以及200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竣工、销售和待售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末,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待售商品房1.9182亿平方米,同比增加6.4%。国家统计局特别强调,商品房待售面积不等于住房空置面积。
颁布总比不颁布好,我们欢迎国家统计局公开相干数据,并盼望更进一步,能给出空置率的准断定义与相应数据。1.9182亿平方米,这一数据可能引起两大曲解。
首先,数据起源有可能失真。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阐明,商品房待售情况上述指标采用全面调查方法,由所有符合填报请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在统计制度规定时间内上报所在区(县)统计局,然后逐级汇总,统计频率为月报。
由房地产企业上报房价或者销售情况,恐怕都不太靠谱,去年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房价之所以引起一片嘘声,就与开发企业上报数据有关。并不是开发商道德水准比其他企业主低下,而是与政策制定有关的重要数据由利益相干者供给,恐怕都会存在失真之虞。就像电力企业永远感到电价不高、电力不够一样。此前媒体屡屡披露开发企业员工假按揭进步销售率事件,阐明成交量上升,无论真假都对开发企业有利。
商品房成交必须获得法律认可,要到交易中心登记,国家统计局表现,商品房销售面积是指报告期内出售商品房屋的合同总面积 (即双方签订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断定的建筑面积)。由现房销售建筑面积和期房销售建筑面积两部分组成。但有正确的第一手客观数据,为什么统计局采用由开发商上报而不是交易中心供给的数据?是无法实现数据共享?还是不愿意告之大众,?
待售率乐观的数据有误导大众,之嫌。除了2008年之外,待售率数据都比较乐观,2009年销售高峰消化了不少存量房。但乐观的待售房数据毕竟不同于空置率,无法打消对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的怀疑。
不过,国家统计局明示,靠国家统计局颁布空置率数据,没戏。国际上通用的房屋空置率,是指某一时点上所有空置房屋面积与全部房屋面积存量之比。所以不便用商品房(住房)待售面积盘算房屋空置率。正确的房屋空置率数据的获取,有待于全国住房普查或含有相应住房信息的人口普查。全国住房普查与人口普查20年一次,要联合普查更难,颁布住房空置率,遥遥无期。
其次,大众,之所以“纠缠”于空置率,恐怕是担心房地产范畴的财产性收入分配极端不公、存在极大的资源浪费。国家统计局交出的待售率数据,无法化解大众,心中对财产性收入分配、对资源浪费的怀疑。
尚未确证、但广为传播的国土资源部涉及全国1457宗闲置土地统计表,之所以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应,不外乎大众,对资源浪费与可能存在的腐败的关注。空置率也好,闲置土地也好,都与这两大基本关注相干。
关注空置率的背后有三个层面的含义:如果以是否售出作为指标,也就是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待售率,反应的是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情况,对于投资者与开发者具有市场领导意义;如果以投资率作为指标,可以反应市场是以投资者主导,还是刚性需求者主导,对于断定房地产市场泡沫具有重要领导意义;如果以空置率为指标,可以阐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房地产市场资源的闲置情况,对于制定房地产政策有重要价值。
房地产对于中国经济如此重要,对于断定宏观经济、货币市场、相干的60多个行业有重要领导意义。我们却不得不面对空置率缺位、待售率有瑕疵的现实,无怪乎政府部门动辄全国调查,费钱费力又费心。
唯一确实的是,待售率与任志强某个版本的空置率可能有些接近,反应的是商品房市场的库存量。
(义务编辑:朱津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