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家政策容许和鼓励的话,我们还是可能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制定一个 ‘日照铁矿石指数 ’的。”昨日(5月18日),国际铁矿石 (日照)交易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对《每日经济消息》说,“现在我们还是以发布铁矿石信息为主。”
国际铁矿石(日照)交易中心成立于2009年5月份,目标是在为客户供给铁矿石交易、融资等第三方中介服务的同时,还将推出中国版铁矿石价格 指数——“日照指数”,但两周后被中钢协叫停。
目前,国际上有三大铁矿石指数:环球钢讯(SBB)的TSL指数、金属导报(MetalBulletin)的MBIO指数和普氏能源资讯(Platts)的普氏指数。
业内人士广泛认为,三大铁矿石指数都是国外公司制定的,而中方并未参与规矩制定,容易受控于人,“中国钢企应积极应对指数定价。”
指数定价不可避免
三季度的铁矿石价格将于6月份制定出来,可以确定的是三大矿山会采用指数定价。
有公开消息称,淡水河谷一直力推以普氏指数来断定铁矿石价格,季度价格的参照标的已经暂定为折算成品位62%的青岛港铁矿石现货到岸价,三季度的矿石价格就将视该标的3~5月的平均价格而定。
一位指数编制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曾指出,普氏指数对应的矿石报价在三种指数中最高,原因在于普氏的结算公式中,给予矿山的报价份额最高。
最近,铁矿石的现货价格呈现20%~30%的跌幅。不过,华东一家大型钢企的内部人士说:“三季度确定还要涨,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对矿山确定很好,但对钢企是一个灾害。”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琳对《每日经济消息》表现,很快钢厂将会见临三季度的铁矿石协议签订问题,并且基于到岸价格的协议将意味着中国钢企不但失去了稳固的原料供给价格,还将丧失海运费定价权,中方将蒙受矿石和运费双重波动的风险。
华东一家大型钢企的内部人士也表现,现货价是可以把持的,三大矿山可以延缓发货节奏,使铁矿石供不应求,从而推动现货价格上涨。
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综合业务部部长李志强说:“定价权被三大矿山垄断,他们想采用哪个指数就用哪个指数,我们也没有措施。”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花费国,受制于人显然是极其不利的。
张琳认为,在短时代内,中国钢企还无力转变这一游戏规矩,能做到的只有适应它。“在目前不利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们不应当一味地否定它、排挤它,而应当积极发展我们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大批原材料期货市场建设,来应对目前的铁矿石定价危机。”
既然指数定价不可避免,中方应主动接招指数定价。
国内民营钢企的代表沙钢团体董事长沈文荣曾流露,虽然尚未开展掉期交易,但公司已经开端研究季度定价的基准——新加坡普氏指数,以应对成本高企问题。
南方一家大型钢企的内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消息》表现,虽然我们不想采用铁矿石指数,但是我们应当研究,“如果这真正成为一种趋势的话,中国应当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指数”艰苦重重
其实,中钢协一直以来反对应用铁矿石指数,因为指数定价将给我国钢铁企业的持续生产、为终端用户钢材定价方面带来极大的波动,捣乱铁矿石市场。
原首钢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戴国庆在5月12日和讯网主办的“聚焦铁矿石谈判 困局”上表现,年度定价改为季度定价和现货定价对中国钢铁企业来说并不必定是坏事,中方应当主动地应对,包含编制自己的价格指数。
戴国庆认为,中国可以自己编制铁矿石指数,但这个指数应当由第三方来编制。“因为大家都很明白中国事一个当事方,双方有分歧的时候我们总要找参照物,一般不会找双方自己供给的证据,总要找独立的第三方。这个独立第三方在市场交易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要由独立第三方供给的证据来支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