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业务量增加迅速的大卖家曾在半年内搬了四次仓库,”龚涛说,“对于这样的卖家,最急切的需求是可按需购置的服务资源。”
淘宝慢慢发明,网购需要的物流服务才能,从卖家的角度来看,是商品在流通中的资源缺乏问题,以仓储为例,网店零售型的仓储与传统的批发型仓储的差别很大,市场上缺乏成熟的第三方,卖家往往只能自己建仓;从买家的角度来看,则是供给链的优化问题,幻想的物流系统要供给比现有快递更好的购置体验,比如一站式购物。
淘宝整合快递以外物流资源的首次尝试,落地在与安德物流的合作。安德物流拿出了位于上海嘉定的一个5000平米的仓库,与龚涛的团队一起,从研究客户需求、设计操作流程、建立配套的信息系统开端,搭建国内第一个对外服务的C仓——淘宝物流配送中心。试运营后,这一模式在今年被迅速铺开,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南通等地,这样的C仓数量已经达到18个,华强物流、百世物流等陆续参加了合作打算。
“每家合作伙伴的才能都不一样,有的愿意前期多投入,为网购打造定制的服务,有的只是把现有产品放在我们的平台上推荐给用户,我们领导这些服务分层和卖家需求分层之间的匹配,然后浮现出来供用户选择。”龚涛说。
目前,在淘宝物流合作伙伴系统中“淘拍档”总数已经超过了16个。而全部“淘拍档”系统中,合作伙伴的数目已经达到了几百家。
跨界难题:“度”的把控
淘宝“跨界”的指向,其目标只有一个:获得更多花费者。但是在此期间,对于“度”的把握,颇费思量。
当大淘宝一路开疆拓土、呼朋引伴,开放的“边界”何在?
2009 年,淘宝低调筹备的3C类垂直网站“淘宝电器城”正式上线,虽然最终没有采用由淘宝独立采购、销售的模式,但是,定向“招募商家”,已经加深了淘宝对于交易的介入程度。在上月接收采访时,兼任淘宝商城负责人的张勇多次展现了刚上线的垂直网站“名鞋馆”,张勇说,该模式将被复制到其他垂直市场,丰富买家的购物体验。
在垂直B2C网站上,淘宝做的仍只限于平台性服务,不过,2009年年底,淘宝与湖南卫视合作的快活淘宝,开端尝试“自营”。在双方合作的《越淘越开心》和嗨淘网中,快活淘宝直接主导选品、定价、销售全部流程。淘宝成立之初,曾多次表现不介入交易本身,显然,在对不同购物情势的尝试中,淘宝已经越出了“平台”的边界。
目前,淘宝的收入起源依次是付费点击的广告、媒体广告、增值服务以及来自淘宝商城的佣金收入。曾鸣表现,淘宝已经确立了“基础服务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盈利模式。其中,增值服务的收入重要来自淘宝自身供给的服务收费以及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分成。那么,如何把握平台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分工界限?
“分工”的问题,淘宝众高层各有表述。在张勇看来,淘宝“要去做一些别人做不到或者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即承担作为个体的合作伙伴所没有措施单独完成的,或者是要付出很大代价完成的服务,例如电子商务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支付服务,以及一些物流整体解决计划的构架等等,独立开发商能完成的“小的利用、插件、产品”,则由合作伙伴供给。
曾鸣的断定标准更为简略,“只要有合作伙伴想做的我们都可以不做”。然而,实则知易行难,分工的“边界”不容易。
“‘度’的把握难度最大。”侯晓琴坦言,身处淘宝合作伙伴发展部,她和同事们每天要跟淘宝数百个拍档们打交道,并与业务部门一起,探讨双方的合作方法。“我们把合作伙伴请进来,是跟他们共享淘宝的商业利益,有的合作伙伴就想做底层业务。”
所谓“底层业务”,指的是淘宝作为平台把控的核心范畴,然而,在不同的环节中界定“底层”的核心与外延,往往一言难尽。相对容易厘清的是IT类、服务类的合作,双方的分工,用一张纸就能明白地写明白,但在逐步开放的资讯、数据等环节,边界含混许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