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华玮
第三方支付在国内市场的竞争正趋白热化,第三方支付公司将眼光转向正在兴起的海外战场——跨境支付。
然而,在监管层尚未下发第三方支付牌照情况下,所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无照经营”的现状暗藏了许多灰色操作伎俩,第三方支付中的跨境支付行动应当如何规范,成了业内近来关心的问题。
游走政策边沿
最近,在网易、搜狐等论坛上,呈现一位自称是前快钱员工的帖子:“不久前公司推出海外网站的支付结算服务,让国内持国民币的个人用户能够通过快钱购置境外网站以外币支付的商品。但用户填写身份证时即使乱填一气也没关系!因为公司并不是以用户的名义从银行购汇。因为没有跟银行达成合作,快钱替花费者付给合作网站的外汇都是以我们员工的名义在银行柜台购进的。一般是网站产生一笔购置,就在柜台以员工名义进行一笔同样金额的购汇。”
记者就此咨询快钱公司,其消息发言人否定了快钱以员工名义代客购汇,说“这是无中生有”,对于境内人士的海外支付,则表现“不知道有这一业务”。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发明,在一家韩国商品代购网gou4u,快钱和另外一家公司是其“境外支付”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快钱未能说明其如何在此网站进行国民币用户的跨境支付。
“按照国家外汇管理的规定,国民购汇信息必须真实,第三方支付公司在跨境支付方面,应当通过与合作银行的系统对接,将花费者的购汇信息录入国家的个人结售汇系统。”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人士说。
目前,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跨境支付的做法是:与银行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在花费者付款时,银行实时将国民币兑换成外币并支付给海外卖家。
跨境支付在中国才刚刚兴起,尚是一片蓝海,但尚待行业规范。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副总经理曹小青认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目前都没有牌照,所以它们的经营没有规定哪些合法,哪些不合法,只要没有说不合法的都可以去做。因而在没有受到处分前,也难以定性其不合规。”
正在增加的跨境支付
根据艾瑞咨询推出的《2009-2010年中国网上支付行业发展报告》统计,2009年中国网上支付市场范围达5766亿元,相比2008年的2743亿元增加110.2%。网上支付交易额持续五年增速超100%。而跨境支付在第三方支付的交易中占的比例仍较低。
易观国际分析师曹飞流露跨境支付交易量“不到交易总量的1%”。曹飞指出,跨境支付的发展受限于两个问题:一是有才能做跨境外币结算业务的国内银行不多,二是目前国内用户跨境支付的市场需求尚不大。
不过,在国内一片红海中,海外业务越来越受大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器重。
记者从交易范围市场份额占50%的支付宝公关部懂得到,目前支付宝境外收单业务每年交易量不到10亿元。“不过跨境支付业务在增速上一直保持了较快的速度,年增速超过100%。”支付宝公关部人士说。
而交易范围市场份额占20%的财付通,其相干负责人表现:“随着国内用户海外购物需求的增加,包含海外用户对国内购物的需求增加,财付通一直非常关注和寻求合适的发展方法。”
对于第三方支付的跨境业务,曹飞把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境内持卡人的海外网站支付,第二个层次是海外持卡人的境内网站支付,第三个层次是海外持卡人的海外网站支付。他指出:“目前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海外业务还重要集中在第一个层次——境内持卡人的海外网站支付。”
目前有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如支付宝已经在进行跨境支付的第一层次海外业务。而在第二个层次——海外人士的境内支付上,记者懂得到,几家业内的大公司已开端举动:支付宝在港澳台与Visa和Master卡合作;财付通通过与asiapay和PayPal等海外渠道合作来供给海外交易服务;快钱则推出了PayPal国际收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