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路口路段的交通秩序如何,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市民的交通素质,也反映着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档次。今天下午,记者选择了市区部分人流车流量集中的路口和路段走访发现,通过管理部门的一些针对性措施,以往行人斜穿马路、车辆乱停乱放、路口通行效率慢等现象大有改观。
“专业协管”上岗劝阻力度大
今天下午3点左右,记者在历下区解放桥路口看到,9名统一着装、精神气十足的交通协管员正在执勤交警的带领下,忙碌地引导着行人和车辆有序通行。在他们的辛勤付出下,闯红灯、斜穿马路的不见了踪影。
近年来,随着市区道路里程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交通协管员已成为我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一支重要辅助力量。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介绍,日前,全市440多名协管员实现了统一着装上岗,交警对他们的动作、语言进行规范,做到服装、动作、哨音、语言“四统一”。目前440多名协管员分布在二环路以内的180多个路口。
高科技使车辆乱停没了“余地”
下午3点半左右,记者在泺源大街泉城广场段看到,南北两侧绿化带里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了一个咪表。如果想停车,就要预先选定所需停车时间,然后通过咪表上的简单操作一次刷卡购买。若实际停车时间少于购买时间不予退款;若多于购买时间,须补交不足费用。通过管理员代刷卡的停车人,若实际停车时间少,可以找管理员退款。
7月中旬,在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调试后,泺源大街开始安装咪表系统。历下交警大队泺源中队中队长刘金亮告诉记者,咪表系统运行近两个月来,不但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而且让那些乱停乱放的车辆没有了“余地”。以前,泺源大街两侧有临时停车位300多个,现在根据咪表的位置重新施划车位后,比以前多出了100多个。
路口优化设计打破交通瓶颈
下午4点左右,记者在纬二路天桥南路口看到,由于各个方向的中央护栏安全岛的“岛头”向路中心平移,使得非机动车道宽度增加了一倍左右。在路口的东边和北边,原先的一条非机动车道拓宽成两条,由单向通行变为双向通行。双向通行、行人和非机动车分道通行,这两项措施大幅提高了路口交通效率。记者粗略测算了一下,路口绿灯信号大约在15秒左右,大部分人只用了七八秒左右就可通过。
在西北角发生的变化也很大,原先非机动车道交叉点的路面通过错层改造,形成了一条东低西高的坡道,有10厘米至20厘米的路面落差。这样一来,一些沿天桥西侧非机动车道由北向南通行的非机动车,快通行到交叉点时,根据地上的交通标线,错层分流后,一路沿台阶上面向西通行,一路沿台阶下面继续向南通行,另一路左拐沿非机动车道向东通行,各行其道,互不影响。执勤交警告诉记者,正是路口的优化设计,有效打破了交通瓶颈,让人流、车流通行效率有了质的提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