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大学读大二的张磊,刚开学就收到了父母寄来的 1500元“恋爱费”。张磊在班里私下一打听,发现身边的好几个同学开学报到时,都收到了父母特意准备的“恋爱经费”。记者调查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剩男剩女”择偶难,部分家长担心孩子错过大学里的“优质对象”,便放宽了对子女的恋爱要求,甚至还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
开学收到“恋爱费”
“暑假回家无意中向爸妈透露和班里一个女同学关系好,没想到一开学父母就寄过来1500元的‘恋爱费’。”在青岛大学上大二的张磊兴奋地说,本来还担心父母不同意他在大学里恋爱,没想到父母这么开明,不但不反对,还拨了专款,叮嘱对女孩子要大方。
张磊在宿舍里一打听,发现同宿舍的三个同学都有家长特批的“恋爱活动经费”。“有些是开学前家长特意给的,有些是根据活动内容‘ 实报实销’。”张磊告诉记者,同学们都觉得父母对他们恋爱采取支持的态度,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更能拉近与父母之间的距离。
怕孩子成“剩男剩女”
“现在剩男剩女越来越多了,支持孩子在大学里谈恋爱没啥不好。”对于给儿子“恋爱费”的做法,张磊的父亲表示,现在允许大学生结婚,作为家长更没有理由反对孩子在大学期间谈恋爱。张先生说,大学里谈恋爱感情比较纯粹,如果真遇到了不错的对象,对孩子来说也是个好机会。
也有的家长表示,现在孩子普遍早熟,采取开明的态度,主动给予支持,更能与孩子沟通。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对于家长给大学生“恋爱费”的做法,中国海洋大学的欧阳霞教授持反对意见,“家长给大学新生‘恋爱费’是非常荒唐可笑的,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她认为,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要做的事情都是不同的,大学阶段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大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断求知,积累丰富的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学识、有品格、完善的人,为将来踏入社会打好基础,而不应该抱着谈恋爱的目的来上大学;家长们也应该明确自己期待孩子进入大学后得到什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否只是为了交个男女朋友。而且,爱情是一种非常自然的事情 ,可遇而不可求,不以金钱或者主观期望为转移。
另一位姓孟的老师则表示,她身边并没有这种情况出现,但是她本人对家长的这种做法持中立态度。“毕竟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情况,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青岛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苏永生表示,家长们的担心可以理解。“但家长不应该仅仅让孩子把钱用于谈恋爱,这样对增强孩子社交能力的帮助比较小,而且如果孩子没有找到男女朋友的话会产生心理压力。比较好的做法是,在家庭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给孩子一部分‘人际交往经费’,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交活动,这样比单独给‘恋爱经费’好得多。”
相关阅读